随着巴西进入2024/25榨季以及印度、泰国等主产国2023/24榨季进入尾声,国际食糖市场的行情日渐明朗;同时中国2023/24制糖期已全部收榨,2024/25榨季国内糖料种植也已基本定型,新一轮市场格局正在成型。
根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持平,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1万吨,至12.28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增83万吨和173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和食种工消费分别调减3万吨和14万吨,总消费调减17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5.94%,较上月预估下调0.05%。
6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周三(6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6月份供需报告,本次报告中对于全球大豆供需数据调整不大,报告整体呈中性偏空,对行情影响较小。因此该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货小幅收涨,截至收盘主力合约上涨0.25美分,报收于1177.25美分/蒲式耳。我们将在本篇中具体分析6月供需报告中大豆供需数据的具体调整。
菜籽油(菜油)是我国第二大食用油品种,消费量仅次于豆油。从遍布乡村的榨油坊,到油罐林立的榨油厂,菜油加工业有着丰富多元的的参与主体,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在食用油大盘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两年来,菜籽油的供给端及消费端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推动着产业链的调整及产业格局的演变。
2024/25年度美国大豆预期包括期初和期末库存增加。期初库存增加反映出2023/24年度大豆压榨量减少,美国国内豆粕使用量减少1000万蒲式耳,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2023/24年度美国国内大豆油使用量也有所下降,部分被出口增加所抵消。由于2024/25年度供应量增加且用途不变,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4.55亿蒲式耳,增加1000万蒲式耳。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1.20美元,与上月持平。豆粕和豆油价格也保持不变,分别为每短吨330美元和每磅42美分。
农业农村部6月12日发布2024年6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对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目前,东北受降水偏多影响,局部前期偏旱区域墒情得到有效缓解,整体出苗率同比基本持平。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墒情偏差,对夏玉米播种和出苗不利,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及时造墒补种、降温保苗。
2024年6月澳大利亚气象局更新了最新的干旱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南部地区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其中西澳州西南部地区长期降雨不足现象严重。6月是澳大利亚南部地区的常规雨季,其中西澳州、新南威尔士州等澳菜籽主产区处于播种中后期阶段,干旱导致abares将24/25澳菜籽种植面积预期下调至320万公顷,产量下调至540万吨,引起市场关注。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4月国内玉米进口量118万吨,环比下降30.99%,同比增加17.62%。2024年1-4月份累计进口908万吨,同比增6.54%。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量1966万吨,叫上年度同期增898万吨。
端午已至,麦收陆续收尾,进入到6月份,2024年上半年几近结束,通过玉米淀粉市场供需表现数据与对于6月份的预期综合来看,玉米淀粉供应端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明显,环比2023年下半年仍是增量表现;需求方面来看,淀粉糖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量表现,但环比2023年下半年则为缩量走势;箱板纸与瓦楞纸表现与淀粉糖基本相似,同比增加,环比下降。
据调研,两湖地区油菜籽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受冰冻、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单产、质量有所下降。截至5月底,当地油菜籽已收割结束,市场收购进度约一成,由于规模企业压榨亏损、省外采购订单减少,当地油菜籽市场购销较为平淡,大多流向浓香菜油压榨厂和榨油作坊。
欧洲周末的选举结果扰乱了地区市场,并促使全球投资者涌向美元等避险资产,美元在周末反弹。尽管周一上午大豆价格上涨了0.01-0.05美元/蒲式耳,但美元的上涨限制了大豆价格在早盘交易时段的上涨。
2024年6月7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国际食品价格指数5月延续上行势头,连续第3个月上涨。主要原因在于谷物与乳制品价格涨幅大于食糖及植物油报价的跌幅。
6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6886万吨,同比增长5.3%;进口金额为2098.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4.3%。
据海关统计,2024年4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8万吨,环比增加1倍,同比减少50.2%;1月至4月累计进口大米49万吨,同比减少64.2%。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及厄尔尼诺天气等因素影响,2023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40%,进口大米成本高于国内大米价格,进口贸易利润下降,叠加印度碎米进口量下降,我国大米进口量从2022年的619万吨大幅减少至2023年的263万吨。
欧盟对于俄罗斯新一轮的关税加征再度成为全球经贸关系变局的时代注脚,农产品被政治化和武器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全球商品供应链重构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当下全球通胀韧性的底层逻辑,并呈现虽强度中等但持续时间长,韧性强的特征。过去持续长达30年的全球低通胀是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罕见历史经验,目前逆全球化的局面或加速逆转这一局面。
今年4月和5月,史无前例的暴雨袭击了巴西最南端的南里奥格兰德州(rio grande do sul, rs),并导致该州96%的城市(497个城市中的475个)遭受洪涝灾害。根据州政府的数据,截至6月3日,近240万人受到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影响,近60万人流离失所,172人死亡。
5月下旬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数据环比增幅超预期,短期内提振了bmd毛棕榈油情绪,主要受益于印度棕榈油进口数量的增加。当前棕榈油产地已经进入季节性增产时节,但如果印度进口需求仍然保持强劲,mpob棕榈油库存累库幅度或不及预期。
5月31日,在世界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装载着由中粮集团进口的中国首单“零毁林和零植被破坏”巴西大豆的货轮,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自巴西的巴卡雷纳港抵达中国天津港。
当我们在回望农产品价格走势时,新的规律是价格对于逻辑的计价效率非常快,比如鸡蛋在10个交易日完成22%的涨幅,因此我们不自觉地被裹挟进入基于即期记忆而存在的逻辑惯性——但凡长期叙事,即“大供应”或“高库存”等词汇我们通常都更加谨慎,因为与其关注陈旧叙事,市场更加热衷定价边际的利多。
2024年4月,全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为2.30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4.4%。其中,东北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28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3.4%。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为2.32元/公斤,与上月相比,下跌了2.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6.9%。
常言道“农产品看供应”,油脂油料的进口数据是判断市场走向的重要指标。我国食用油的加工原料大部分来源于进口。进口量的增减、进口品种的此消彼长,都会引发油企生产加工量及市场价格行情的连锁反应,进口数据时时牵动着行业的脉搏跳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主要油脂油料的进口量同比出现下降,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我国油脂总供应量同比有所减少,这或是近期部分品种价格走势偏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油厂收购题材逐步降温,新季花生的播种以及产量预期逐步成为pk10合约的交易重心。尽管河南花生种植面积增加已经成为一致性预期,但具体幅度仍有分歧。经过调研,我们判断,种植面积的预期差将主要来源于新旧产区轮作需求、土壤类型条件和灌溉能力三个方面。
2024年4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579.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6.79%,谷物进口额为177,56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5%;1-4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2508.7万吨,同比增长26.94%,累计进口额为763,618万美元,同比增长0.89%。
5月即将结束,美国大豆玉米期货价格继续波动,因对种植缓慢的担忧、美国天气预报和全球天气的担忧。6月份将会有更多的基本面消息出现,可能会给价格带来很大的波动。当你忙着完成春季播种和田野调查时,进入6月有四件事要注意。
美国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2023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年鉴》,提供了2023日历年度美国农产品向全球市场出口的统计摘要,并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16个主要出口目的市场的情况。年鉴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普查局公布的贸易数据编制。美国海外市场出口数据则来源于报告中所提及国家的国家统计机构,通过贸易数据监测公司(trade data monitor)获得。
本周末的天气,也非正式地意味着夏季的开始,将被关注,因为这个比预期更潮湿的春天阻碍了一些州及时种植春季作物的能力。截至周日,美国70%的玉米作物已经种植,本周增长21%。这仅比5年平均水平低1%。然而,将2019年这个异常值剔除,五年平均值上升至81%,与十年平均值一致。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4月国内葵花籽粕进口量为106033吨,较2024年3月份减少93563吨,环比减幅46.88%;较去年同期减少152636吨,同比减幅59.01%。其中4月份进口均价为316美元/吨。截至2024年1-4月国内葵花籽粕累计进口863388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92639.9吨,减幅18.24%。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857.2万吨,比3月份的554万吨增长54.7%,比去年4月份的719.7万吨增长18%。2024年1月至4月我国共进口大豆2715万吨,比上年同期的2795万吨减少80万吨,减幅2.9%;1月至4月大豆进口成本为54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659美元/吨下跌17.2%。按照市场年度来看,2023/2024年度迄今(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为500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月度平均进口量为715万吨。
在持续更新“品牌榜”的基础上,“导油榜”推出“企业榜”,旨在展示油脂行业“中国制造”实力,展现细分领域龙头油企风采,促成更多优质油企对接上下游厂商,为采购及代工需求方提供专业指引,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球黄油销量约为1095.3万吨,消费市场大都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拉丁美洲地区,印度、欧盟、美国和俄罗斯的销量占比合计约为89%,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要份额。
据外媒消息,截至2024年5月17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互有涨跌,其中芝加哥玉米期货下跌近4%。尽管多雨天气导致美国玉米播种进度放慢,但是也为接下来的作物生长季节补充了土壤水分;随着南美玉米收获上市,特别是巴西产量最大的二季玉米收获季节即将到来,美国玉米出口面临更多来自南美的竞争压力。市场焦点将继续瞄准天气对美国玉米播种以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4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5302万吨,同比增长9.3%;分品种来看,1-4月我国小麦进口已到去年进口总量一半多,玉米进口占到去年总量的三分之一,高粱大麦进口大幅增加,但是大豆稻米进口下降很多。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占粮食总产量近40%,其中60%以上用于饲料,是联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纽带。分析和预测2024年国内玉米的生产形势、消费形势和贸易形势,对于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4季度以来配额外食糖进口加工完税成本一致高于广西食糖现货价格,且较长时间配额外内外价差倒挂800-1200元/吨。配额外原糖加工完税理论成本高于广西糖价200元/吨,基本就封闭了配额外进口空间。2022年4季度配额内进口虽然大部分时间存在正向利润,但每年配额数量仅为194.5万吨,未能有效弥补国内食糖缺口。
疫情结束后,近两年来中国菌棒出口数量逐年上升,出口量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从上月开始,各种费用不断上涨,给菌棒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淄博和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山东淄博,公司菌棒长期出口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年出口量200万棒。公司负责人彭经理向我们介绍了近期菌棒的出口情况。
5月14日巴西国家农业机构(conab)公布了5月巴西大豆的供需报告。conab在本次报告中意外上调巴西2023/24年度大豆产量至1.4769亿吨,具体的供需报告调整详情。
近年来,一批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进入并布局粮油产业,从流通服务转向实体投资,大豆压榨业不断出现新面孔。据河南媒体报道,4月30日,满载6万多吨巴西进口大豆的货船在山东日照港停靠。这是河南瑞茂通粮油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首批大豆。河南瑞茂通粮油是a股上市公司瑞茂通(600180)的全资子公司,是河南中瑞集团在农业板块大豆蛋白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位于周口沈丘的饲料蛋白加工基地是瑞茂通粮油的开山之作。
据外媒消息,截至2024年5月10日当周,全球玉米价格大多上涨,因为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中美国2024/25年度玉米期末库存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巴西南部的洪灾严重,阿根廷玉米产量进一步下调。不过美国乙醇生产不振,农户积极出售,国际原油期货疲软,美元走强,限制价格涨幅。
根据美国农业部5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3/202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上调33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23万吨,至12.28亿吨,进口量和出口量较上月预估分别调减172万吨和321万吨。下游消费来看,饲用消费和食种工消费分别调增130万吨和434万吨,总消费调增564万吨。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00%,较上月预估下调0.56%。
5月usda供需报告大豆点评:本次报告新季美豆基本符合预期,报告整体偏空,但因报告发布前市场已经提前消化,因此报告影响较小。报告发布后cbot大豆期价小幅上涨,主要是追随邻池豆油期货的涨势,因有市场消息美国将提高废弃食用油的进口关税。截至收盘,cbot主力合约收高10.50美分,报收1219美分/蒲式耳。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对全球大豆供需数据有哪些调整。同时,本次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首次公布了2024/25年度全球大豆的供需预估,为下一年的全球大豆供应格局奠定基调。
5月9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4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5301.6万吨,同比增长9.3%;进口金额为1622.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1.1%。
2024年5月3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报告显示,由于肉类价格走高及植物油与谷物报价小幅上涨的影响抵消了食糖与乳制品价格的下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4月略有上涨。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3月我国进口大米9万吨,环比增长12.5%,同比下降77.7%;1月至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31万吨,同比减少69.3%。受印度大米出口限制措施影响,国际大米价格高位运行,进口大米成本高企,进口量大幅减少。
食用油具有大宗商品的特点,供需是决定它们价格波动最核心的因素。新一年度食用油的产销形势如何?春种秋收,行业机构纷纷对新季农产品的供需作出预测。其中,美国农业部于3月发布了《中国油籽及产品年度报告》,对于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消费及贸易等进行了展望。
2024年3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592.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51%,谷物进口额为183,317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9%;1-3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928.9万吨,同比增长26.98%,累计进口额为586,050万美元,同比增长0.40%。
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的餐厨回收油和其他原料的进口激增,正在侵蚀大豆加工商的利润,迫使他们放慢压榨速度,并危及产能扩张计划。面对疲软的需求,压榨企业比平时更早开始季节性维护,工厂停机的时间更长。crushtraders的数据显示,包括adm和cargill的大型工厂在内,4月份整个玉米带约有2000万蒲式耳(54万吨)的压榨产能停机,创下本月最高纪录。至少有1000万蒲式耳将在5月份停机。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虽较前期有所回落,但与国内大米的价差仍然较大,一季度我国大米进口同比继续大幅下降,这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稻米市场的供应压力。
巴西大豆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有关巴西大豆规模的消息影响了市场,但关于哪些数字值得信任的持续辩论正在增加当前市场形势的不确定性。巴西农业生产统计数据有两个主要的公共来源,美国农业部的世界农业供需估计(wasde)和巴西的国家供应公司,通常以其葡萄牙语名称和缩写来指代:companhia nacional de abastecimento (conab)。在过去六年中,各机构对巴西大豆产量的估计存在分歧。目前美国农业部和巴西conab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842万吨,同比增长5.1%;1-3月我国玉米进口增加,小麦稻米进口减少,大豆进口创四年同期最低。由于我国大量取消小麦玉米进口订单,从进口政策调整动向来看,后期小麦玉米进口量预计将会明显下降。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3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54.12万吨,环比2月增加42.53万吨,增幅8.31%。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42.02万吨,环比2月增加40.44万吨,增幅8.06%。
4月清明节过后,油脂市场炒作情绪开始降温,豆棕菜三大油脂由前期上涨行情转为振荡下跌,其中菜油跌幅最小。然而今日(4月23日)菜油期价突然大幅拉升上涨。多头资金涌入,菜油主力2409合约收盘8387元/吨,飙升逾4%,创下1个月新高。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华北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的玉米价格要成全国价格的洼地,黑龙江玉米要成为全国价格高地,部分华北玉米已经流入辽宁和北方港口,这已打破历史规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出现这种异常现象,价格逆差会对未来的玉米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海关总署4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国买家更加青睐巴西供应,3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和玉米数量大幅降低。目前正值南美大豆上市高峰期,定价低廉的南美大豆对美国大豆构成激烈竞争。海关总署称,3月份中国从美国进口了218万吨大豆,同比减少一半;从巴西进口302万吨大豆,同比增长81%。
3月国外芝麻持续性的到港造成国内供应端支撑偏强,导致贸易商心态不一,市场交易相对混乱,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3月份具体进口情况。
4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842万吨,同比增长5.1%;1-3月累计进口金额1176.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4.8%。分品种来看,3月我国小麦大麦高粱进口增加,其中高粱进口较去年同期激增200.4%;玉米大豆大米进口减少,且一季度大豆进口是四年同期最低。
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3月初上涨了1美元,但最近几周几乎全部回落,2024年7月期货合约的价格可能接近2月低点11.4050美元。发生了什么?美国大豆期货价格继续受到南美供应以及美国期末库存增加的压力,自2023年11月以来,美国大豆期末库存一直在缓慢上升。未来几周价格有反弹的希望吗?
随着传统商超渠道日渐式微,线上电商平台对线下销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食用油进行品牌宣传和经营的重要阵地。据星图数据报告,2023年国内电商主要包含四大业态:综合电商(73.3% 交易额占比)、直播电商(23.1%)、即时零售(2.2%)、社区团购(1.4%)。
据pro zerno数据,23/24年度,俄罗斯已经向中国出口了86.5万吨油脂,其中菜籽油42.65万吨,占比接近一半。olesoscope数据显示2024年1季度俄罗斯出口了30.3万吨菜籽油,超过85%被送往中国,俄菜油涌入中国的趋势进一步巩固。
清明假期过后,国内油脂市场呈现疲软态势。截至4月15日,豆油市场主流现货价格为7800~81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200元/吨;棕榈油主流现货价格8300~8500元/吨,较节前下跌约300元/吨;豆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250元/吨,棕榈油期货主力合约较节前下跌约440元/吨。在油脂供需偏紧有望转为供需宽松、市场缺乏新的利多题材等预期下,国内油脂现货市场缺乏买家,期货市场多头获利离场。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国民经济生产情况: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服务业、市场零售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贸易、居民消费和就业等多个方面。
中信建投期货发布2024年4月百图构建农产品全景报告
从4月usda的报告来看,23/24年度全球菜籽依旧丰产,但是消费量和贸易量增加,预计菜籽库存压力较上一年度下降;全球菜籽压榨量增加,导致菜油、菜粕的产量的出口量伴随增长,期末库存较上一年度也更高。同时,usda对澳菜籽出口预期调增,对加菜籽的出口预期调减,但调增了加拿大的菜油、菜粕预期出口量,对中国的菜籽进口调减、菜粕进口调增,对欧盟的菜籽进口调增。
今年2月份以来棕榈油板块领涨油脂板块,盘中期货价格一度突破8000元每吨的关口,创下年内新高。涨价背景之下,棕榈油上下游的贸易商、加工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来看央视记者在江苏的走访。
美国农业部报告往往是全球粮食市场的风向标,对期现价格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我们掌握基本面供需情况,有助于更好把握市场走势。美国农业部4月11日发布4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玉米、稻米、大豆供需形势进一步调整。
4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3841.6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金额为1176.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4.8%。
根据美国农业部4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微幅上调5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下调238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依然是双增,玉米单产微幅下调,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8亿吨,依然为历年新高。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55%,较上月预估下调0.09%。
美国农业部对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使用预测包括进口、剩余和出口下降,期末库存增加。迄今为止,大豆市场的出口速度和对未来出货量的预期都有所下降。随着市场变化和残值略有下降,美国大豆期末库存增加了2500万蒲式耳,达到3.4亿蒲式耳。预计2023/24年美国大豆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12.55美元,下跌10美分。豆粕和豆油价格保持不变,分别为每短吨380美元和每磅49美分。
美国豆粕出口在2022/23年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330万吨。这一纪录是在阿根廷发生干旱之际创下的,阿根廷通常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粕出口国,阿根廷出口下降导致巴西和美国等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作为替代供应商介入。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对用于生物质柴油生产的豆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大豆压榨量达到创纪录水平,以满足高企的豆油需求,使美国拥有充足的豆粕,并有能力弥补阿根廷的产量缺口。
农业农村部4月11日发布2024年4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本月对2023/2024年度中国玉米生产和消费数据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春耕在即,土地流转成本有所下降,农户种植意向稳定。
美国农业部(usda)4月供需报告将于美东时间2024年4月12日凌晨公布。相比于此前3月28日公布的种植意向报告及后续5月对新作供需进行首次预估的报告而言,usda在4月的供需报告中一般不会对美国大豆进行大幅调整,更多的是一个过渡性的报告。此次报告需要重点关注对南美特别是巴西大豆产量的调整情况。
4月伊始,吉林直属库的收储使得市场对于东北三批收储落地的预期增强;加上保税区收紧进口政策,定向稻谷出库延期等利多消息刺激,提振市场情绪,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小幅走强。当地余粮逐步减少,自然干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2024年3月份,国际粮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普遍下行。小麦市场,俄罗斯小麦供应充足,价格下跌;玉米市场,南美农业产区天气状况令人担忧,玉米价格上涨;大米市场,泰国政府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泰国出口大米250万吨,同比增长21%,2024年泰国大米出口量可能达到800万吨,高于750万吨的目标水平,出口形势良好,大米价格下跌;大豆市场,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表示,阿根廷近期大雨过后,主要农业地区未来一周的干燥天气将有利于大豆生长,大豆价格下跌;棕榈油市场,由于天气条件温和,化肥成本下降,预计未来12~18个月棕榈油产量增长,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下降。
产品采购已成为许多企业可持续发展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75%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采购时注重考量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这也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ssap)为美国大豆买家提供具有可信度的信息,确保他们所购买的产品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
美国农业部3月底的系列报告中,大量的墨水洒在了“种植意向”部分。不要低估它——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美国农民对2024年生产水平的实际预期。然而,上周四的系列报道中还有一部分经常被忽视。美国农业部周四还发布了季度粮食库存报告,其中提供了玉米、大豆库存水平的最新情况。对这些数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显示了这些作物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期间的使用率(玉米和大豆为第二季度)。
春节后,随着玉米市场政策性变化,东北增储的实施,玉米现货价格止跌回升,开始小幅上涨。进入三月份以后,延续之前的涨势,随着售粮进度的偏快,余粮进一步减少。不过从中下旬开始,随着玉米上量的增加,利空消息的增多,市场情绪发生变化,玉米价格开始震荡下行,略微回落。整体看三月份,玉米价格高开低走,下游深加工和饲料采购积极性偏弱,仍以随用随买为主。
2023/24年度,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保持高位的影响,全球谷物和大豆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使得新粮上市后市场化国家各类粮食品种的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但是亚洲地区因美联储超级货币发行带来的极端通货膨胀,印度为控制国内通货膨胀,控制大米出口使得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冲击历史新高。
从供应的角度来看,目前华北地区玉米农户售粮进度慢于去年同期,截至3月28日,据mysteel玉米团队统计,全国13个省份农户售粮进度78%,较去年同期偏慢8%。 全国7个主产省份农户售粮进度为76%,较去年同期偏慢8%。截至3月底,东北地区累计售粮进度81%,去年同期 87%。
2024年2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2024农业展望报告》。该报告预测了2024年至2033年10年间全球农业发展的走势,涵盖了农产品生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综合指标。报告对未来10年大豆供需走势进行了预测。
因主要出口国新季大米上市,市场有效供给增加,同时,受部分进口国放慢进口采购节奏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国持续下调大米出口报价,各国大米出口报价均出现大幅回落,回落幅度略有差异,但仍大幅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美国农民去年种植了太多的玉米,美国农业部表示,他们打算在2024/25年的作物种植中开始纠正这一错误。在3月28日的种植面积报告中,美国农业部将玉米种植面积定为9000万英亩,而市场平均预测为9180万英亩。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了新作种植意向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种植面积意向报告对新作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前瞻性作用,季度库存报告则是考量美国新旧作物供应情况的重要线索。 美国农业部周四发布的2024年新作意向报告显示,由于玉米价格低而投入成本高,许多农户希望削减开支,因此美国农户计划在2024年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同时增加收益相对更好的大豆播种面积。
3月豆粕现货价格冲高回落,上旬豆粕现货价格持续走高,受大豆延迟到港影响,市场盼涨情绪升温,拉动上旬重心快速上移。下旬随着需求承压,叠加美国usda报告市场预期中性偏空,豆粕再次陷入跌势。4月上旬“停机风波”持续发酵, 另外4月受多重节日利好拉动,预计引发的供应紧张预期。但随着4月大豆到港增加,据mysteel数据统计,4月进口大豆对中国到港预计960万吨,预计大豆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明显缓解。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792万吨,环比12月减少190万吨,降幅19.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783万吨,环比12月减少186.8万吨,降幅18.3%。2024年2月国内大豆进口总量为51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0万吨,降幅35.4%。其中转基因大豆为502万吨,环比1月减少281万吨,降幅35.9%。此外,截至2024年1-2月国内大豆进口量累计1304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26万吨,降幅8.8%。
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月我国进口大米22万吨,同比减少63.8%,大米进口量占同期我国粮食进口量(2678万吨)的0.8%,占我国谷物(含谷物粉)进口量(1336万吨)的1.6%。
美国良好的种植天气是否预示着近期玉米和大豆价格涨势的结束?现在对冲你的头寸。我不会在这个问题上花太多时间,因为现在已经进入3月底,并在谈论种植2024年的作物。但我认为回顾一下是很重要的。关于农产品交易,从2023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你必须保持方法的一致性。
3月2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海关总署在本月发布今年1—2月数据时,下调了去年1—2月中国大豆进口的数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自去年9月以来,玉米市场价格低迷,累计下跌532元/吨,跌幅达18.1%。今年1月底和春节期间,玉米价格触底反弹,但回升幅度有限。进入3月,玉米价格相对平稳。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玉米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何?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会怎样?
2024年2月,厄瓜多尔共出口了9.14万吨冷冻白虾。其中,对华出口萎缩明显,仅51%的白虾发往了中国市场。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美的出口单月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据厄瓜多尔水产商会最新出口数据显示,2024年2月,厄瓜多尔共出口了9.14万吨冷冻白虾,出口额达4.5亿美金,同比分别下降了2.2%与11%,呈现增长放缓趋势。
2024年2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675.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84%,谷物进口额为202,62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5%;1-2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336.4万吨,同比增长29.57%,累计进口额为402,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38%。
在世纪之交前后,发生了一次急剧的断裂。经过20年的稳定期后,世界收获面积开始增加。自那时以来土地在增加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因地区而异。在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它分别占作物产量的50%和40%以上。自2000年以来,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作物产量增长是由种植面积的增长贡献。
1-2月进口总量为历年新低,较去年同期跌8.6%,较2022年跌幅近41成。无水奶油以52%的跌幅位居首席,2023下半年以来飞速增长的价格使得贸易商心生惧意,也导致了国内目前一货难求的困局。年度合计进口降幅其次的是脱脂奶粉,跌幅37.5%,创2018年以来进口量新低,国内需求的锐减和国产脱脂奶粉的冲击成为主要原因。
根据数据,2017-2022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由6653.01千公顷增长至6970.57千公顷。2022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达1470万吨,仅次于加拿大(1950万吨)和欧盟(1950万吨),位居全球第三位。
日前,玉米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作为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场专题报告会之一,来自玉米全产业链专家、企业家就推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了多个意见建议。
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与非洲地区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9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8%。其中,出口4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4.1%;进口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2.3%。贸易逆差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8.1%。
2023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 1.9%,达到 2.063 亿公顷,创下新纪录。27 个国家种植了 11 种不同的转基因作物,其中大豆种植面积最大,达到 1.009 亿公顷,这是该作物种植面积首次超过 1 亿公顷。紧随大豆之后的是玉米(6930 万公顷)和棉花(2410 万公顷)。
2023年金龙鱼产品销量延续增长势头,较去年同期增加11.14%;但营业收入较去年略有下降,主要因为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原材料价格下跌,产品价格随之下跌的影响超过了销量增长带来的营收贡献。
3月18日,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的小麦种子及产业链发展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与会嘉宾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讲问题、讲方向、讲产业,共同谋划小麦种业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2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3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持平;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72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5.45%;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25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1.22%。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4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2678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小麦大豆大米进口减少,玉米大麦高粱进口增加,且1-2月大豆进口是五年同期最低。
此文涵盖大豆、玉米、棉花、生猪、鸡蛋、白糖等一些列农产品的相关介绍。
3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2678万吨,同比增长7.7%;累计进口金额828.1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6%。2月我国小麦大麦高粱进口增加,高粱较去年同期激增774.2%;玉米大豆大米进口减少,且1-2月大豆进口是五年同期最低。
监测显示,3月12日美软红冬小麦到港成本为2263元/吨,与国产小麦的价差为-627元/吨,月环比扩大221元/吨。我国进口小麦多为品种调剂,即使2023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达1210万吨,但仍仅占供给总量的6%。因此,国际麦价波动对我国小麦价格直接影响不大,我国小麦自给率高,麦价更多受国内市场供需影响,国际麦价波动或对国内预期产生一定影响。
united plantation berhad首席执行董事、马来西亚棕榈油理事会(malaysian palm oil council,简称mpoc)主席卡尔•贝克-尼尔森(carl bek-nielsen)在接受标准普尔全球商品洞察采访时说,马来西亚未来几年的棕榈油产量将继续受到潜在单产低于预期水平的制约,因为过了黄金时期的老油棕树的重新种植率远远低于预期水平。
近年来,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居全球首位,产量仅次于美国;玉米总消费量位列全球第2位,其中,饲用玉米消费量居全球首位。为了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玉米,净进口态势明显。
3月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由于巴西大豆产量下降以及中国大豆压榨量和进口量的历史性修正,2023/24年度末的全球大豆库存减少了180万公吨,至1.143亿吨。尽管有所下降,但全球库存仍为2018/19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欧盟统计局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橄榄油价格暴涨,8月份上涨了37%(与2022年8月相比)。这一趋势在9月( 44%)和10月( 50%)加速。年变化率的峰值出现在2023年11月,同比上涨51%。12月份,由于价格上涨了47%,通货膨胀率略有放缓。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3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玉米、稻米、大豆供需形势进一步调整。美国和全球玉米供应充足,继续压制玉米市场,使得基准合约一直在上个月创下的三年低点附近徘徊;同时2023/24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为2015/16年度以来的最低,这对小麦价格构成支持。
春节前玉米市场一直担忧的“地趴粮”卖压,在两轮强冷空气“保护”之下完成了顺利过渡,潮粮整体卖粮压力大幅缓解。进入3月份后,玉米现货市场顺利完成了从潮粮购销逐步转向干粮购销的局面。
美国农业部在3月报告中对中国2022/23年度大豆进口量上调近370万吨,至1.045亿吨。这一调整是基于对主要出口国对中国的出口与上一销售年度报告的进口的评估。在2022/23销售年度之前,进口保持不变,反映了报告的进口数据,与主要出口商的出口保持一致。
3月8日,美国农业部发布全球油籽月度供需报告,对全球及主产国的油料油脂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做出最新分析和预测。农产品看供给。食用油的产量决定着市场供给的宽松或紧张程度,是行业密切关注的数据。本月报告中,全球主要植物油的总产量预测值略微调升。其中,全球菜籽油产量预测值调升,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产量预测值调降。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国内方面,春节后中储粮继续加大收购力度,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高位,市场主体积极入市,玉米购销逐渐活跃,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后期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东北农户出售积极性不断提升,预计售粮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上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超过所有市场预期,但这根本不能代表国际买家最近表现出的兴趣有多低。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2024年美国国内出口商的大豆出口量将降至10年来的第二低水平,不过最近的一些数据显示,该机构的前景可能仍然过于乐观。
3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2677.7万吨,同比增长7.7%;进口金额为828.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减少12.6%。
春节期间,国际大米供应继续保持偏紧格局,价格高位坚挺,印度大米出口报价再创新高。元宵节后年味渐淡,国内稻米市场购销逐渐恢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受农户库存较高影响,粳稻市场后期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豆类种植面积为17816.85万亩(约合1.78亿亩)、产量为2351.03万吨,其中,大豆种植面积为15365.66万亩(约合1.54亿亩)、产量为2028.35万吨--在全国豆类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比重分别高达86.24%、86.27%。
2月份美国农业部略微上调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贸易量,全球大米产量为历史新高,但全球大米期末库存处于2018/2019年度以来的最低。预计2023/202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5.137亿吨,比上月预测值略上调19万吨,上调幅度0.04%;比上年度增加78万吨,增幅0.15%,为历史新高,全球大米产量将连续4个年度超过5亿吨。
春节期间,国内粮油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农历正月十五过后,市场购销逐渐活跃,国内小麦、玉米、东北粳稻价格回落可能性较大,大豆、南方籼稻价格以稳为主。春节期间用粮企业多处于停机放假状态,粮食市场购销基本停滞,价格稳定。
根据路透的船运数据,至少三艘开往美国的货船正准备在巴西北部的两个港口装载大豆,这是自去年夏天以来的首次此类散货运输。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这批不同寻常的大豆预计将在今年早春前运抵美国,比以往的巴西对美国大豆出口提前了几周。分析人士说,目前从南美国家进口大豆的价格要低得多。
巴西2023年大豆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37.44亿蒲式耳,较上年增长29%,因巴西大豆产量创下新纪录。与此同时,同期美国的发货量下降14%,至17.89亿蒲式耳。美国和巴西是主要的竞争对手,两国供应的大豆占全球大豆出口量的80%以上,而中国占大豆进口总量的60%左右。大豆是美国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最大农产品。
2023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达到9,314.9万公顷(约14.0亿亩),较去年增加1,141.5万公顷(约1.7亿亩);我国耕地面积按19.2亿亩计算,大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达到44%,较2022年上涨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西半球的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78.8%。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近日发布的22/23市场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数据显示,该市场年度中,美国大豆产品出口总额(包括大豆、豆粕和豆油)为398.1亿美元[1],出口总量达到6,756万公吨。
春节过后,玉米市场的发展似乎向着利多的方向在发展,尽管涨幅有限,但总算迎来了连续数日的上涨,对于尚未售粮的持粮农户而言也算是“开门红”!月底之前玉米价格走势如何?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春节之后,天气的快速变化让市场看到显性供应压力,对于节后市场是否会进入新一轮估值下移成为讨论重点,本文旨在对节前和节后的变化进行比较评估,我们认为,节后存在短期因为天气的快速回温带来的销售压力,在节后压力在节前已经成为“明牌”之后,中下游不变的是相对较少的建库水平。
先从全球豆油产量说起,根据usda2月最新供需报告显示,2021/22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575万吨,美国产量1186万吨,巴西产量976万吨,阿根廷产量766万吨。2022/23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702万吨;美国产量1190万吨,巴西产量1023万吨,阿根廷产量599万。2023/24年度,中国豆油产量1756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美国产量1226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巴西产量1035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阿根廷产量701万吨,较上月预估持平。
根据美国农业部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47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下调316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33亿吨,依然为历年新高,全球库存消费比为26.84%。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大豆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国内方面,临近农历春节,销区市场补库基本完成,产销区大豆购销较为清淡,市场运行基本平稳。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进入收割期,阿根廷等国产量大幅增加,全球大豆供应呈宽松格局。
美国农业部第100届年度农业展望论坛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美国农业部对美国农民2024年生产前景的预期,市场热切地消化了这一结果,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市场一直在等待进一步的基本信息来决定价格走向。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2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玉米、稻米、大豆供需形势进一步调整。全球小麦玉米大豆供应充足,cbot小麦触及合约低点,玉米和大豆期货在三年低位附近盘整。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深加工企业效益改善,开工率保持高位;随着生猪产能逐渐回调到合理水平,二季度生猪市场形势有望好于去年同期,将带动玉米饲用消费预期向好,预计年后玉米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春节前,迫于豆粕库存压力,大豆压榨有所后移,开机产量有所降低,加之下游需求提振虽不及预期,但环比12月较好,因此库存下降。节后刚开机,预计供应偏弱,加之远月建仓有限,或会有正常采购以及因前期贸易商放空基差补货,会给予基差上涨机会,但因部分油厂2-3,3-5月卖压依然存在,市场需求有待商榷,因此在国内油脂供应宽松下,基差还有下降预期。
南美作物天气改善以及对美国出口销售竞争激烈的担忧继续笼罩市场,大豆市场心态仍较为悲观。但国内市场需要警惕的是,国内油厂买船进度偏慢,而巴西新作交替时间,港口物流情况可能影响市场供应,从而引发阶段性行情。
在2021/22市场年度,美国豆油的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占总使用量的73%。在生物燃料生产、其它工业生产及饲料生产中的使用量紧随其后。中国市场的食品生产是美国豆油的最大消费市场,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市场的食品生产和生物燃料生产,分别是其第二大和第三大消费市场。
通过对美国政府许可出口的大豆样本抽样和检验,《22/23市场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品质报告》提供了样本检测和分析的结果。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间,美国农业部(usda)联邦谷物检验局(fgis)和参与检验项目的其他官方机构在大豆出口装运时进行了采样工作,这是出口商品检验工作的一部分。报告总结了影响大豆等级的因素、水分、容重、化学成分及物理因素等检测结果。
2023年国内花生市场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4年春节前后是食品花生和花生油的消费旺季,渠道和终端库存偏低,有补货需求。2024年花生种植面积存在进一步恢复性增长的可能,对远期花生将产生利空影响。
回望2023年,从疫情解封后的万众期待,激情满怀,到年末的一声叹息,面粉人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为特殊的行情,这一年,注定记忆犹新!2023年小麦行情的跌荡诡变,众多平台挥斥方遒,如醍醐灌顶,酣畅淋漓,然而现实中并不能实现茅塞顿开,涨落转换之间,仍超出多数人的预期,很多业内粉企避险不及,损失惨重。让业内翘楚更清晰认识到正确的小麦采购策略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节点。
在过去的2023年,我国食用油消费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油价变便宜了,油品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油脂加工行业出现了新的竞争热点与加工产业带,一批新兴企业乘势冉冉升起。这些变化的背后成因,既有需求端的驱动,更有供给端的作用。其中,油脂油料的进口,对食用油行业整体格局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通过近5年春节前后玉米淀粉全国均价的变化来看,春节前后5天玉米淀粉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稳定运行为主,但是从近5年的价格对比来看,2019与2020年价格整体偏低,均价分别为2405元/吨与2305元/吨;但是2021年与2022年全国玉米淀粉均价分别为3559元/吨与3091元/吨,价格高于2019年与2020年;从2023年1月临近春节的全国均价2996元/吨来看,整体价位已经较2021年与2022年出现明显的回落;2024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为3048元/吨,较2023年小幅升高,同时与2022年春节前全国玉米淀粉成交均价基本持平。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大豆是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豆类作物。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54亿亩、产量达2028.35万吨——是1958年以来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台地区未统计外,全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生产。其中,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2023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继续增加,进口量有所增长,国内大豆整体供应明显增加;在食用需求保持平稳、饲用需求有所回落的影响下,本年度国内大豆需求不旺,供需格局趋向宽松。全球大豆供需格局也同样转向宽松,2023/2024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将会同比上涨1273万吨,至1.15亿吨,库存消费比20.66%。受供需基本面影响,2023年国内外大豆市场价格走势联动,呈现先涨后跌、重心大幅下移的走势。
随着公众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大豆油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大豆油行业市场规模呈现上升态势。我国大豆油自2015年的900.54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762.5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0.07%。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263万吨,大米进口量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 (16196万吨)的1.6%,占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5908万吨)的4.5%。整体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大米进口量持续超过200万吨,2023年大米进口量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也处于2015年以来的低位。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稻谷产量2.066亿吨,按0.7的出米率折算,2023年我国进口大米相当于我国稻谷产量的1.8%。
目前,我国芝麻油行业以出口为主,出口数量大于进口数量。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全年累计出口芝麻油产品6552吨,较2021年减少648吨,进口数量也有所减少,为310吨,较2021年减少404吨。
随着春节逐渐临近,近几日基层售粮开始放缓,由于部分深加工企业有少量补库需求,带动玉米价格小幅上涨。当然,节前售粮时间已经不足一周,但仍有大量农户尚未完成售粮,所以,节后玉米价格的走势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对1月份玉米价格做个整体回顾后,新农鸣将为大家做简要分析。
2023年12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788.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2.62%,谷物进口额为251,36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5.16%;1-12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5909.7万吨,同比增长11.08%,累计进口额为2,079,943万美元,同比增长5.78%。
美豆种植成本小幅下降,美豆与玉米比价有望继续驱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张。巴西部分地区减产难挡南美大豆丰产局势,长期来看全球大豆供过于求格局延续叠加种植成本下降或致使大豆价格中枢下移。
东北玉米种子销售停滞已经超过45天,许多种子公司的老板和经销商已经面临新年难过;西北大量的代繁玉米杂交种仍没有运回内地,种子公司仓库堆满了加工好的玉米种子;经销商发现快手直播带货量急剧下滑,主播每天播8小时卖不出一包种子;春节后到底还有没有购种潮,中小型种子企业应该如何生产经营。
国内植物油市场经过2022年的大幅涨跌后,2023年价格继续下跌并进入低位窄幅震荡运行。其中,豆油价格由年初的9,504元/吨跌至8,116元/吨;棕榈油价格由8,202元/吨跌至7,132元/吨;进口油菜籽压榨的菜籽油价格由13,040元/吨跌至8,237元/吨。
南美大豆丰产压力令2024年全球油籽供应转向宽松,但工业消费增加或令植物油供需结构很难同步转向宽松。整体来看,全球植物油供需格局或趋紧,宏观系统性风险还需持续关注。
大背景下,2024年全球玉米供需宽松格局持续,玉米重心下移。2023/24年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2022/23年增长7025.7万吨,而需求量涨幅未达到供给量涨幅幅度之大,因此2023/2024年期末库存量也有 所上涨,2023/24年整体供需格局较2022/23年宽松,且2024/25年宽松格局持续,因此整体价格重心下移。
据外电1月19日消息,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证实,民间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销售29.7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自12月19日以来根据其每日报告规则宣布的首笔大豆销售,也是自12月15日以来对该全球最大买家的首次大豆销售。
大田玉米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张掖制种亩保有望回落,全国玉米种子供需比超160%,转基因玉米制种面积扩大……多重因素叠加下,部分种子企业仍在观望,尚未确定新一年制种计划。2024年,该去哪制种?该制多少种?相较于张掖,新疆伊犁曾因“价格洼地”优势受到行业追捧,制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地市级玉米制种基地。面对产业提速,当地有何动作?如何规范发展?
最近,红海危机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加剧了人们对全球粮食贸易影响的担忧,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再次推高全球粮食价格。很多人会有疑问,红海所在区域并不是全球粮食主产区,为何会对全球粮食安全带来影响?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你的想法可能会发生改变。
由于2023年产新豆上市后走货缓慢,基层余量较大,2024年陈豆结转库存偏高。2024年国产大豆供应宽松将奠定市场偏弱的运行基调,2024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重心继续偏低,但跌势可能较上年减缓。
本周全球头号大米出口国印度的蒸谷米价格跃升至四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因为稻米供应下降。印度破碎率5%蒸谷米报价为每吨525美元至535美元,这是自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高于上周的510美元至517美元。
2023年堪称我国玉米种子生产成本最高的一年。甘肃张掖的玉米制种最低亩保值冲至4200元,综合成本冲至5500元左右,新疆等主要基地也有所上涨。“去年张掖的亩保值是4200元,今年可能回落至3900元左右。”“也有人认为会回落至3600元,但可能性不大。”尽管目前还未有官方信息,但多位业内人士对农财君表示,今年张掖的玉米制种亩保产值将会有所回落。
从新季玉米上市以来,虽然中间偶尔有小幅反弹,但整体处于下跌通道,截止目前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400元/吨左右。而从市场表现来看,似乎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由于目前基层仍有不少余粮,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后期玉米价格还有没有上涨的机会?
从国内生产形势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产量连续3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单位面积产量达435.47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了2.67%、4.2%、1.49%。
我国花生2021年大丰产,2022年大减产,2023年丰产,2024年是否是个减产年?2023年国内花生期货主力合约在减产背景下走出一段筑顶行情,2024年花生市场价格低点可能出现在春节后,市场是否会“预判你的预判”?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这是我国粮食进口量第二次突破1.6亿吨,比2021年的16453.9亿吨少了257.5亿吨。这说明我国全球粮食供应链韧性进一步增强,顶住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压力,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同时也要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谨防粮食大量进口带来输入性风险,影响国内粮食产业安全。
我国食用盐零售价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这主要受大宗原辅材料价格上升及原盐产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数据,2021年12月31日,我国食用盐零售价为5.04元/千克,较2017年12月31日增长0.25元/千克。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将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
由于usda供需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利空,全球小麦玉米大豆供应预期宽松,cbot玉米期货承压下挫,跌破逾三年低点;美国大豆库存创下2020年以来最低水平,期货大跌盘中触及26个月新低。2023/24年度全球小麦供应、消费、贸易和期末库存预估均高于上月。全球大米产量、库存和消费均下调,我国大米库存下调至2016/17年度以来低点。全球玉米产量、消费量库存均上调。
根据美国农业部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上调4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上调1366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36亿吨,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27.08%。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12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826.8万吨,2023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6196.4万吨,同比增长11.7%;2023年1-12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57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6%。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2023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442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149千公顷,增长2.7%;单位面积产量每公顷6532公斤,比上年增加96公斤,增幅1.5%;总产量28884万吨,比上年增加1164万吨,增幅4.2%,创历史新高。
2023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波动幅度较大,全年高低波幅为10.5%,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国产大豆扩种、下游消费需求疲弱等。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再创新高,大豆供给压力较大,预计政策性轮入期间国内大豆价格以稳为主,但供给宽裕的格局仍未改变,若无进一步政策支持,2024年上半年大豆价格将继续走弱。
2023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3.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1.1%,服务价格上涨1.0%。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0.9%,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价格上涨0.1%。
回顾整个2023年全国进口葵花籽粕市场价格整体呈现“w”走势,先弱稳再大涨而后疲软下跌运行,2023全年现货均价3137元/吨,较2022年下跌290元/吨,跌幅8.46%。全年最高均价为8月中的3889元/吨,最低价出现在年尾2739元/吨。
中储粮在1月11日发布公告,近期将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储,看来玉米是到了止跌的时候了!为什么说这个消息对玉米市场是一场“及时雨”呢?且听新农鸣慢慢给大家说叨。
2023年11月中旬以来,油脂油料市场整体偏弱震荡。但2024年1月10日国内三大油脂集体反弹,其中棕榈油涨超3%,豆油、菜油均跟涨2%左右。业内认为,虽然短期内消息面的利多提振了油脂价格的反弹,但油脂油料市场整体供给宽松格局已定,且国内需求偏弱,这意味着2024年油脂市场或持续偏弱震荡,特别是上半年市场大概率将偏弱运行。
随着春节临近,节前玉米购销时间至多也就剩下二十天,新年第一个月,玉米价格整体弱势运行的趋势基本上已经尘埃里落定。那么,节后玉米价格的行情走势如何?我们不妨从供需两个层面进行简要分析。
2023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整体下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国际大豆价格全年高低变幅为19.6%。影响国际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巴西大豆丰产改善全球供应;美联储加息、银行信贷危机引发商品需求担忧等。展望2024年,全球大豆供应进一步宽松,价格重心预计整体下移,4月份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后,价格可能会出现明显回落。
2024年全球菜籽产量依旧高产,大豆增产预期也对菜系市场形成压力。一季度是菜籽进口高峰期,我国从俄罗斯进口菜油量也较高,因此菜油供应相对充足,而菜粕市场既存在进口增加的供应压力,下游水产消费也处于淡季,因此供需更加宽松。二季度随着进口高峰期过去,菜油供应压力逐步缓解,菜粕的下游水产也逐渐进入旺季,供需将有收紧。整体来看,2024年全球菜籽产量较高,而需求缺乏驱动,预计菜系市场宽松格局为主。
2023年玉米淀粉价格走势较为分明,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市场价格走势波动幅度相对较窄。截至2023年11月8日,以山东市场为例玉米淀粉全年成交均价为3239元/吨,同比2022年上涨15元/吨。
2023年棉花市场波动性增强,市场心态转换快,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操作难度加大。2023年棉花价格冲高回落,在美联储加息抑制高通胀的背景及新疆棉事件扰动下,消费难有显著起色,棉花供大于求,国内纺织市场产销形势开始走弱,下游传统旺季订单不旺,终端市场外销受阻、内需不足,整个棉纺产业链传导不顺畅,国庆节后内外棉期货价格双双大跌,下跌幅度远超市场预期,多数企业接单形势严峻,使得纺织传统淡季更加冷清。
2023年全国玉米市场价格运行呈现“跌-涨-跌”的趋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到5月中旬,玉米价格呈现下跌趋势;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到8月底,玉米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第三阶段从9月初到12月底,从新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开始呈现下跌趋势。
1月5日消息,分析师表示,随着中国继续推动供应多元化,阿根廷有可能开始对华出口玉米,东南亚玉米需求也出现复苏的积极迹象。与此同时,美国和巴西这两大玉米出口国的乙醇行业政策,也将影响到未来玉米供需前景。
美国大豆产业将作物品质视为重中之重。自1986年起,美国大豆协会(asa)、美国大豆基金会(usb)和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就开始进行美国大豆的年度作物品质调查,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美国大豆作物品质报告》由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和植物遗传学教授seth l. naeve编写,每年发布一次,旨在分析美国大豆的品质,并深入探讨影响当年作物品质的因素。
2022年进口大豆数量为9106万吨;2022进口大豆年均吨价为4484.9元;2022年进口玉米年度数量为2062万吨;2022年进口玉米年度吨价2265.7元;
2023年,受国际大米市场带动,我国稻米市场走势相对强劲。元旦过后,春节临近,随着大米需求旺季的到来,国内大米备货需求将逐步增加,加上国际大米居高不下,将给市场带来些许暖意,预计节前稻米市场将企稳并小幅回升。
据外电1月2日消息,克菜姆森大学经济学家mickey称,建议南卡罗来纳州玉米和大豆作物的种植户在新作物年度中理解并利用他们的价格目标。简而言之,他认为2024年玉米和大豆价格可能迎来“艰难”的一年,预计大豆和玉米价格在2024年都将下跌。
产量进口创天量,下游备货全年凉,供需失衡压力强,飞流直下四百点,正是玉米落九天。2023年,大连玉米期货跨步迈入熊市,按时间顺序可大致为震荡下跌、由涨入跌和不断探底三个过程,累计下挫近15%,成为2016年以来最熊的一年。
据农业农村部供需形势分析报告,预计近期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国际小麦价格弱势震荡。国内市场来看,面粉加工企业库存较为充足,进口小麦不断到港,国内小麦总体供给充裕;元旦春节临近,预计面粉消费形势和价格将有所好转,制粉企业对小麦的需求增加,但受玉米价格走低的影响,小麦饲用消费减少。预计国内小麦价格以稳为主,优质麦行情将好于普通小麦。国际市场来看,全球小麦供应总体充足,尤其是价格较低的俄罗斯小麦出口较多,国际小麦价格有进一步走低的可能,但法国和德国等小麦主产国的天气风险可能导致2024年度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低于预期,给国际麦价带来支撑,预计近期国际小麦市场弱势震荡。
作为“地中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橄榄油,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橄榄油中多酚类抗氧化物、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等成分含量丰富,具有降低胆固醇,抗氧化和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等作用。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2年全球橄榄油产量为259万吨,较上年减少68万吨;消费量为275万吨,较上年减少38万吨。
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出口未磨辣椒干总量为7679135千克,环比上个月增加6.61%,同比2022年减少32.98%。出口金额为125927992元/千克,出口单价为18388元/千克。1-11月出口总量为72346865千克,1-11月出口总金额为1478616177元,1-11月总出口量同比增加37.59%。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统计调查(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通过遥感测量取得),2023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分别如下: 一、全国棉花播种面积2788.1千公顷(4182.2万亩),比2022年减少212.2千公顷(318.3万亩),下降7.1%。二、全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2014.9公斤/公顷(134.3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21.8公斤/公顷(1.5公斤/亩),增长1.1%。三、全国棉花总产量561.8万吨,比2022年减少36.2万吨,下降6.1%。
2023年玉米种子供应数量充足,仅少数畅销品种供需偏紧,提前售罄。预计2023年种子销售季后,剩余种子库存约4亿kg。2022年全国平均制种单产约5 580 kg/ha,与近5年平均水平,处于历史中位水平。
为促进羊绒行业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比如2022年2月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发布《毛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毛纺织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完善各品类毛纺织产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国内进口葵花籽油以初榨葵花籽油为主,也就是进口葵花籽毛油,之后再进行精炼获得一级葵花籽油以达到食用标准。2023年我国葵花籽油市场呈供强需弱的格局,11月份葵花籽油进口量明显下降,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近期国内芝麻市场交易表现疲软,虽进入年前备货阶段,贸易商积极报价,但下游采买并不乐观,备货积极性偏弱。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进口量为68367.523吨,同比减少3316.499吨,跌幅4.63%,环比减少44061.038吨,跌幅39.19%。进口金额为117905979美元,同比增加5692586美元,增幅5.07%,环比减少80052356美元,跌幅40.44%。
外媒12月20日消息,行业人士称,继11月份大举采购美国大豆之后,本月中储粮继续购买美国大豆。美国农业部在12月6日到19日的10个工作日发布了9次单日出口销售报告,共计报告对中国以及未知目的地销售196.15万吨大豆,绝大部分在2023/24年度交付。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接近1.44亿吨,同比增长9.1%;累计进口金额5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7%。分品种来看,11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激增,创下历史新高,小麦大米进口大降。
据外电12月18日消息,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一年内首次出口超过1亿吨的大豆,受助于创纪录的收成以及买家在价格下跌之际建立库存。根据巴西外贸秘书处周一发布的周度数据,12月迄今为止,巴西已出口约199万吨大豆,使2023年的大豆出口总量达到约1.0002亿吨,该水平已经超过巴西在2021年创下的8610万吨大豆出口纪录。这一新的纪录是由约1.55亿吨的创纪录产量和中国等进口国利用价格下跌建立库存推动的。
12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接近1.44亿吨,同比增长9.1%;累计进口金额5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7%。11月我国玉米进口量剧增,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正值国内新粮不断上量之际,进口玉米大量到港,将给供应端和市场情绪进一步增加压力,影响玉米市场价格。
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玉米价格重心延续下移趋势,均价由12月1日的2553元/吨下跌至15日的2492元/吨,跌幅2.4%,目前玉米价格已经跌至两年以来的新低。那么,近期玉米价格是涨是跌?随着年前备货行情的启动,玉米价格能否迎来趋势性反弹?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趋稳态势明显,产量稳中有增。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2023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已连续12年保持在17亿亩以上——峰值为2016年的178845.09万亩(约合17.88亿亩),次峰值为2023年的178452.75万亩(约合17.85亿亩);2018~2023年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同比波动幅度已连续6年保持在±1%以内。2015~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且2023年产量规模(69541万吨,约合6.95亿吨)已接近7亿吨;2016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同比波动幅度整体保持在±2%以内,“2019~2023年间”再次呈现小幅逐年增长趋势。
国内玉米市场在连续反弹几日之后,华北市场跟随东北再度步入“下跌”通道。纵览国内玉米市场,东北、华北两大产区以及南北港口和内陆销区价格“跌声一片”,中间贸易环节不敢存、下游企业不敢买,东北个别地区再度跌破“种植成本线”,怎奈市场价格依然未见起色。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不禁要问,疲态尽显的玉米市场还有救吗?
由于到港大豆低于预期,加之海关严格大豆进口程序,造成部分油厂缺豆停机,包括菜粕在内的粕类价格因阶段性供应偏紧而出现反弹;因需求不振,油脂继续累库,菜油价格小幅走低;国产菜籽市场购销清淡,局部地区菜籽价格有所下滑。
美国农业部2023年12月份预计世界小麦产量调增、期末库存调减,玉米、大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增,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均调减;美国农场小麦、大米价涨,玉米、大豆价稳。本月预计全球2023/2024年度谷物产量为28.0306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98万吨,比上年度增加5298万吨;贸易量4.996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363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1万吨;消费量28.0963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445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071万吨;期末库存7.6751亿吨,比上月预计调增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57万吨。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12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玉米、稻米、大豆供需形势进一步调整。本月全球小麦产量、消费量和贸易粮都有所上调,期末库存下调至8年低位。全球大米产量、库存上调,期末库存仍为六年来最低水平。全球玉米产量、消费量、库存均上调,大豆产量、库存下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1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0.34%;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9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50%;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9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3%。
12月份以来,全球小麦市场关注度最高的就是中国持续大手笔买入美国小麦。上周美国农业部一周内四次发布单日出口销售报告,累计报告对华销售112万吨软红冬小麦,为2014年7月以来向中国销售的最大单周数量,超过了此前半年的销售量。
根据美国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24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继续上调128万吨,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2亿吨,继2021/2022年度之后,再次突破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26.33%。
全球花生油行业供需基本平衡,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全球花生油产量从2019年的618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637万吨,cagr为1.01%;全球花生油消费量从2019年的619万吨增长至637万吨,cagr为0.96%。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11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452.5万吨,1-11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4373.7万吨,同比增长9.1%;1-11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5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
自新季玉米上市以来,虽然在11月份迎来了短暂的反弹,但大多数时间都在震荡下行,并在12月上旬刷新了年内新低。由于前期天气原因引发的主、被动惜售,导致目前基层农户仍持有不少粮源。面对价格的跌跌不休,后市还有上涨机会吗?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11月下旬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加,价格有所下行。今年玉米增产较多,售粮进度预期较常年偏慢,近期进口明显增加,而下游消费需求增量有限,价格缺乏上涨动力。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国民食品支出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2013至2021年,我国人均食用油消费量稳步提升,2022年我国人均食用油的消费量有所下滑,约为26.6千克,一是受疫情影响,国内餐饮业、集体食堂用餐的人数减少,同时以油脂为原料的工业生产等行业很不景气,用油数量大幅下降。以上原因很大程度影响了食用油的消费。
12月1日,“和谐号”轮装载的3.93万吨进口南非大豆在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通关,这是广州港首次接卸南非大豆,也是我国首批南非进口大豆。该批大豆以散装方式经海运渠道进口,货轮抵达广州南沙粮食通用码头后,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采用无人机协助现场关员对表层粮食进行全覆盖查验,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本周开始进口玉米拍卖底价下跌50-100元/吨,两大产区上量压力大以及市场悲观情绪共振杀跌,现货行情整体处于下跌的态势当中。北方港口回吐11月全部涨幅,今日主流收购价已经下跌至2530-2555元/吨附近;南方港口下游饲料企业替代品库存较多,进口玉米底价下调利空市场,广东蛇口港地区水分15%玉米散粮成交价2670-2690元/吨,较昨日下跌10元/吨。
据外媒11月29日消息,惠誉亚博app客户的解决方案旗下的bmi发布报告,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将使得明年全球大米价格保持高位。bmi认为印度将在明年4月到5月的选举之前一直实施大米出口限制,这将支撑近期大米价格,厄尔尼诺现象的风险也将提供支撑。
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橄榄油进口量锐减至1.3万吨,今年前10个月进口量继续大幅下降,总计仅有6000多吨。作为对比,在2020和2021年,我国橄榄油年进口量都超过了5万吨。进口量锐减的同时,进口成本却在翻番。数据显示,10月份全球橄榄油平均价格已升至约每吨9000美元(约6.5万元人民币)的历史新高,可谓是名不虚传的“液体黄金”。
巴西南部雨水过多,中部和北部地区干旱,影响了2023/2024年大豆和第一季玉米作物的种植进度。这给巴西继续出口创纪录水平的农产品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最近几周,南美的天气似乎是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巴西。在经历了多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后,现在是南美生产商面对可能持续数月至2024年的强烈厄尔尼诺模式的时候了。
随着11月份行将结束,月初开始的反弹也在下旬戛然而止,这也让持粮待价的农户心态有点懵。进入12月份以后,按照往年惯例,玉米购销也将进入相对活跃期。12月份玉米价格能否止跌回涨?年前玉米市场如何收官?成为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12月份以及春节前的玉米价格的走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新冠疫情以来,各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对粮食生产和国际贸易物流造成一定扰动,国际粮食供给担忧频发,中低收入国家粮食不安全人口数持续增加。2022年2月底,“欧洲粮仓”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缘冲突再次引发了全球粮价的大幅波动。根据fao全球食品价格指数,2020年以来至2023年10月全球食品价格重心较疫情前(1990年-2020年)抬升约50%,虽然当前食品价格指数回落至2020年以来的均值位置,但对比历史中长期价格来看仍偏高。此外,我们看到农业龙头adm、bunge的股票表现跟随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一度超过2008年粮食危机时的价格高位。在食品价格高企、极端天气频发、地缘风险仍存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粮食出口禁令,粮食安全问题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总体来看,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木薯淀粉产量明显捉襟见肘,因此,我国木薯淀粉高度依赖进口,其进口量远超出口量且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8.54万吨,出口量为0.06万吨;2022年1-10月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数量为347.42万吨,出口量为0.07万吨。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极高,2012-2021年,我国木薯淀粉进口依存度由60%增长至94%。
根据美国农业部11月份供需报告显示,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上月预估下调98万公顷,玉米产量较上月预估上调632万吨, 按照年度来看,2023/2034年度世界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较上年度都双增,世界玉米产量将达到12.21亿吨,继2021/2022年度之后,再次突破12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由于产量增加,全球玉米库消比窄幅上升至26.35%。
千亿级的包装油市场从来不缺新的玩家,真正的超级玩家已入场到位。近年来,嘉吉、邦吉、路易达孚三大国际粮商不断完善覆盖中国的油脂加工产能,开始全面进军包装油市场。经过短暂的“新手期”,从餐饮包装油、到家用小包装油、烘焙专用油,粮商们很快站稳脚跟,搭建起多维度品牌矩阵。“融佳”、“金掌门”、“佳润”......一个个大粮商品牌逐渐叫响市场。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3年10月我国进口粮食1048万吨,同比增加38.4%;2023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12993万吨,同比增长7.3%;累计进口金额47374134万元,同比增加7.5%。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0月中国进口量为112428.561吨,同比增加42544.998吨,增幅60.88%,环比减少3540.12吨,跌幅3.05%。进口金额为197958335美元,同比增加86857258美元,增幅78.18%,环比减少9510852美元,跌幅4.58%。2023年10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60.75美元/吨,同比上涨170.95美元/吨,涨幅10.75%,环比下调28.26美元/吨,跌幅1.58%。随着10月份淡季的临近,贸易商采购积极性开始减弱,进口量由此减少。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0月国内豆油进口量31253.158吨,较上月(36675.076吨)减少5421.918吨,环比减少14.78%。截至2023年1-10月国内豆油进口累计315595.735吨,较去年同期(224218.777吨)增加91376.958吨,累计同比增加40.75%。
前段时间,大家可能看到一条消息:中国取消和越南签订的900万吨大米订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种主食,被誉为“五谷之首”,世界有一半的人都在食用,中国大部分人也都是以大米为主食。不少朋友就不理解,中国是全球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现在怎么还要从越南等国家进口大米了呢?
近年来全球食用油市场呈现持续成长态势,从细分品类来看,全球常见油类品种主要包括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等。2021/22年,在全球主要食用植物油产量结构中,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产量占比位列前三。其中,全球棕榈油产量为7559万吨,占比35.8%,位居第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优良品种更新换代对我国玉米产量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近40年来我国玉米大品种的历史贡献和发展趋势,对当前我国玉米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月对2023/24年度中国玉米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10月份以来,秋粮主产区尤其东北地区天气晴好,有利于玉米成熟收获,品质总体较好;新季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品质明显好于常年,蛋白质含量较高,黄淮海产区和南方产区大豆增产,东北中西部主产区受播种初期旱情影响、大豆实际单产不及预期........
根据南美的天气情况,11月usda报告的美国单产增加的影响可能很快就会被抹去。上周cbot12月玉米收跌13.25美分,1月大豆跌4.25美分,12月豆粕涨7.30美元/短吨,12月豆油涨181点。12月小麦价格上涨2.75美分,12月堪萨斯城小麦价格下跌3.5美分,12月明尼阿波利斯小麦价格上涨9.5美分。
2023/24年美国大豆产量和期末库存增加。大豆产量预计为41.3亿蒲式耳,因单产增加而增加2500万蒲式耳。威斯康星州、田纳西州、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和俄亥俄州的产量变化最大。在压榨量和出口量不变的情况下,大豆期末库存增至2.45亿蒲式耳。预计2023/24年美国大豆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12.90美元,与上月持平。豆油的价格每磅下降2.0美分,降至61.0美分。豆粕价格保持不变,为每短吨380.00美元。
从近6年我国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通过对2023/2024年度玉米供需形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小麦和进口替代品价格仍是我国玉米价格的“锚”,决定着玉米价格的总体水平。笔者曾提出我国玉米价格“一年上涨一年下跌”的观点。回顾过去几年,2018年上涨、2019年下跌,2020年上涨、2021年下跌,2022年上涨、2023年下跌。从近6年玉米价格走势来看,基本上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玉米是涨还是跌呢?
近日,备受关注的“第17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暨农畜产业(衍生品)大会”在辽宁大连召开,来自国内外产业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发展热点话题分析交流。当前,我国油脂油料产业格局及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应对风险挑战、实现稳健经营?参会的行业专家带来了深度观点分享。
路透芝加哥11月7日 - 交易员称,中国周二采购了至少三个月来最大单日美国大豆采购量,这为2023年收成海外销量下降后美国最有价值的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一线希望远远落后于正常速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制盐工艺方面有了很大进步,食盐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增,2022年食盐产量约为1230.1万吨,2018-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93%。据预测,2023年中国食盐产量将达到1241.5万吨。
11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10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048.4万吨,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2993.2万吨,同比增长7.3%;1-10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47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10月,我国进口大豆515.8万吨,较上月继续较大数量下跌,不及预期。1-10月,我国进口大豆累计达到8241.5万吨,去年同期大豆进口量7310万吨,同比增加14.6%。1-10月大豆累计进口金额为350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
进入十一月份以后,国内玉米价格一改下跌趋势,在黑龙江玉米价格率先反弹的带动下,国内玉米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全面上涨行情。近几日,随着东北迎来大雪天气,周末涨幅加快,更是进一步点燃了看涨情绪。那么,这波反弹行情又能持续多久?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我国玉米在收获后通过不同的深加工途径能够很好地发挥玉米的经济价值,并实现对于食品、药品、工业原料等众多行业的原材料供给。据统计,我国玉米深加工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10.71亿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2030.25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2.82%。从细分产品来看,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主要以玉米淀粉为主,2022年其市场占比为65%。
世界银行发布的商品展望报告显示,假设中东冲突没有升级,2024年和2025年的谷物价格指数将分别下跌3%和5%,延续2023年下跌逾11%的走势。在2024年,随着全球谷物供应改善,将会带动玉米和小麦价格持续下跌,并抵消厄尔尼诺天气以及印度出口限制而导致的大米价格涨幅。
本周印度蒸谷米出口价格连续第五周下跌,因为新米供应过剩、卢比疲软以及印度政府延长大米关税后需求减少。印度破碎率5%大米报价从上周的每吨495-505美元跌至490-500美元。孟买的一位出口商称,北部各邦的新稻堆积如山,导致稻米价格下跌。出口商也受到了卢比疲软的帮助,这使他们更容易降低出口价格。
寻找向国际市场出口农作物的途径,是乌克兰农民实现丰产后的主要焦虑。在2023年7月退出黑海谷物倡议(bsgi)后黑海、德涅普罗河和多瑙河上的100多个港口基础设施设施和仓库,以及25,000公吨谷物在俄乌冲突中遭到毁坏。激起我们对此讨论的要素是:1、俄乌丰产的菜葵油以及向全球出口带来的价格压力;2、不断走弱的玉米及小麦价格。
用于确定收入产品的作物保险赔偿的收获价格的10月价格发现期现已结束。2023年玉米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4.88美元,比预期价格5.91美元低17%。2023年大豆收获价格为每蒲式耳12.84美元,比预期价格每蒲式耳13.76美元低7%。
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6号,关于进口尼泊尔植物源性中药材植物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8号,关于进口芬兰麦芽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129号,关于进口芬兰热处理猪肉产品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
虽然今年小麦进口规模大对市场是一个利空,但我国进口小麦主要满足优质品种调剂需求,还有一部分流入饲料领域和储备环节。进口配额也将约束进口规模以防进口过量冲击国内市场。中国今年小麦进口量将创下历史新高,因为烂场雨影响新麦产量和品质,再加上出口国的干旱天气令人担忧供应趋紧价格上涨,中国趁着价格较低的机会扩大采购。
玉米是美洲最大的农业成功故事,从 7000 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草开始,到成为现代世界三种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它作为产量超过所有其他作物的粮食作物的出现,与杂交玉米的诞生相吻合。
华北地区新玉米基本完成收割上市,玉米价格出现季节性下跌,总体来看价格下跌的幅度超市场预期。华北地区玉米价格8月底达到高点之后,之后开启连续下跌的模式,中间虽然有反弹,但大方向依然呈现震荡下跌的趋势。截至10月30日,其玉米价格参考2644元/吨,较去年同期价格微幅下跌186元/吨,下跌幅度6.57%,为近三年来同期最低,价格已经接近2020年的同期水平2580元/吨。
近几日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有止跌反弹迹象,部分深加工企业开始上调收购价格,在网上我们也看到一些主播开始大喊玉米价格的大涨潮要来了,甚至说,每吨大涨几百块钱也不在话下。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东北深加工企业上调价格?玉米价格新一轮上涨潮真的要来了吗?11月玉米价格是涨是跌?针对大家关心的焦点话题,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2023年9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394.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59%,谷物进口额为131,64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70%;1-9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4025.6万吨,同比下降8.20%,累计进口额为1,479,880万美元,同比下降6.52%。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715.35万吨,同比去年减少56万吨,同比减幅6.85%;环比8月进口量减少221万吨,环比减幅23.59%。其中转基因大豆进口量为701.31万吨,较8月份进口量减少219.52万吨,环比减幅23.83%。此外,2023年1-9月份进口大豆累计7780万吨,同比增加1002万吨,增幅14.4%。
新季玉米上量冲击已持续近两个月时间,在此期间,玉米价格一降再降。截至10月24日,山东深加工企业收购均价2722元/吨,较9月初累计下跌339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散粮报价2710元/吨,累计下跌280元/吨;黑龙江深加工企业潮粮折干价2180~2360元/吨,其中绥化企业受高开秤价影响,累计下跌470元/吨。
cbot大豆期货价格已从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17美元高点跌至目前徘徊在13美元附近的价格。但是,美豆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从全球来看,中国既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玉米消费与贸易大国,在国际玉米产业中位居前列。其中,玉米收获面积常年居全球首位;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常年位列全球第二位;从国内来看,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亿亩以上,2021~2022年已连续两年保持在6.5亿亩以上;产量则常年在2.5亿吨左右波动,2021~2022年已连续两年保持在2.7亿吨以上;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制盐行业进出口额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为最高值,实现进出口额6.35亿美元和贸易逆差3.83亿美元。2023年1-7月,我国制盐行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2亿美元。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而言,尽管近几日的下跌节奏有所缓和,甚至局部出现了零星的上涨,但整体依旧弥漫在悲观情绪之中,当前价格下跌的的核心逻辑是下游低库存高周转,供应高位稳定。但也正是基于这个逻辑,随着价格底部的逐渐夯实,机会也开始若隐若现。
2015至2021年我国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2022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22年中国花生播种面积约为389.5万公顷,较2021年减少了91万公顷%。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2年,我国花生产量从1596.13万吨增长至1832.9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花生需求量从1596.61万吨增长至1889.79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据外电消息,根据igc10月份的估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降至12.19亿吨,原因是巴西、美国和欧盟产量预测下调,部分被中国产量预测的上调所抵消。特别是巴西,由于农民转向种植大豆,导致玉米播种面积减少。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称,预计巴西农户在2023-2024作物年度将种植更多大豆,减少玉米种植,因生产商发现玉米价格没有大豆有吸引力。此外,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对巴西玉米的前景产生了不利影响。
外媒10月24日消息: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ussec)周二表示,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商代表团周一在美国衣阿华州举行的签字仪式上签署了购买数十亿美元美国农产品的协议。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表示,中储粮和中粮国际和adm、邦吉以及嘉吉等公司签署了11份采购协议,协议以“框架合同”的形式签署,通常是不具约束力的日后购买意向书,没有正式的销售条款。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花生进口量11914.623吨,环比减少7118.59吨,减幅37.40%;同比减少23797吨,减幅66.63%。 2023年9月中国花生进口量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进口花生基本收尾,港口多零星到货,受苏丹内乱影响,从5月开始进口量下滑明显,8-9月份较往年相比下滑幅度更为明显。苏丹花生9月进口量为1639.32吨,环比增加22012吨,增幅7.29%;同比减少24864.14吨,降幅93.81%。塞内加尔花生9月进口量为184.78吨,环比下降1225.46吨,降幅86.89%;同比下降4615.40吨。
近日,京东超市的《2023粮油调味线上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消费者偏好选购高端营养的核桃油。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核桃生产国,核桃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几年,随着核桃产量的快速增加,国内核桃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核桃价格大幅下跌,核桃榨油优势开始显现,用于榨油的核桃数量不断增加,核桃油产量快速提高。据调查,2021年我国核桃油产量已超过10万吨,未来核桃油产量将会继续保持增加态势。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3年9月我国进口粮食1131万吨,同比减少1.5%;1-9月累计进口粮食11999万吨,同比增加5.5%,累计进口金额44240595万元,同比增加7.5%。分品种来看,9月份,我国小麦大麦玉米进口增加,大米进口减少,大豆进口量创下最近三年同期最低值。
8月份以来,内外盘玉米价格一直呈现分化走势。8月份国内玉米受季节性供应偏紧支撑表现偏强,外盘玉米则在巴西丰产以及北半球高产预期的压力下呈现偏弱走势。9月份随着北半球玉米陆续上市,国内阶段性供应宽松预期上升,国内玉米期价高位回落。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9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0元/公斤,环比下降0.17%,同比下降0.34%;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6元/公斤,环比上涨0.17%,同比下降0.83%;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7元/公斤,环比上涨0.29%,同比下降0.29%。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在我国,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农户种植习惯改变影响,每年的种植区域及面积都会发生一定改变。
2021 - 2022 年度全球玉米的总产量为 47516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产为 15115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0730 百万蒲式耳,全球总需求为 47089 百万蒲式耳,其中美国总需求为 12410 百万蒲式耳,中国为 11574 百万蒲式耳。
当前,国际、国内玉米价格都处于下行周期,而国内又恰逢丰产预期兑现和卖粮压力较大的季节,新季玉米价格高开低走,目前收购价格已置于种植成本附近,并不断向下测试。随着玉米价格逐步跌破市场预期,对后市看空的心态显得愈加浓烈。后市玉米价格究竟还有多少下跌空间?玉米行情的拐点什么时候出现?这些问题都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焦点。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十分困惑,点赞加关注以后,新农鸣将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给大家做详尽分析。
本周(10.16-10.20)中央储备玉米(包含一次性储备玉米)计划采购量62万吨,实际成交57万吨,成交率92%;上周(10.8-10.13)计划采购量26.85万吨,实际成交24.4万吨,成交率91%。
菜籽油与棕榈油、大豆油并称“世界三大植物油”。除了用作食用植物油外,也可用来生产生物柴油,还可应用于化工、轻工等众多工业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菜籽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根据usda(美国农业部)数据,2022年全球菜籽油产量3267万吨,同比增长11.65%;消费量为3213万吨,同比增长7.64%。
过去几个月,美国豆油供应大幅下降,但价格也在下降,这是违反直觉的。植物油进口量的增加可以部分解释这一原因。美国国家油籽加工商协会(nopa)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nopa成员的美国大豆油库存总计11.08亿磅。这一数据低于所有市场预期,是2014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比去年同期水平低24%。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达到7758万吨,同比增长6.33%;全球棕榈油消费量达到7473万吨,同比增长7.27%。分区域来看,印度尼西亚是第一大棕榈油生产国,2022年印度尼西亚占全球棕榈油总产量比重达59.3%,其次为马来西亚,占比23.72%。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公告,在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品种审定会议上,一口气初审通过了37个转基因玉米种子和14个转基因大豆种子。这意味着中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商业化种植可能将提速。我们都知道,与世界许多其他地区一样,转基因技术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争议和怀疑。尽管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籽用作饲料,但截止目前,国内只允许种植转基因棉花和抗病毒木瓜。
俄罗斯塔斯社的消息显示,“俄中新陆路粮食走廊”倡议负责人卡连∙奥夫谢皮扬,在普京抵达北京当天就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刚刚签署了两国历史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合同,总价值接近2.5万亿卢布,按照当前汇率,折合人民币超过1800亿元。这也是俄中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合同之一。奥夫谢皮扬同时透露了部分细节,即这份合同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俄罗斯在为期12年的时间里向中国供应总计7000万吨的谷物、豆类和油籽。
南北大豆经过一周集中抢收,各地收获均已完成总播面积九成,本周将全面“挂镰”。产区未来一段时间即便有国储入市,由于价格不及预期,加上销区市场信心不足,将使行情“涨不易,跌也难”。
当前,国产芝麻虽然已经大量上市,但部分地区过去几周降水频繁,令市场芝麻供应受到影响。距离元旦、春节等节日仍有较长时间,而中秋、国庆节日令芝麻消费量显著放大,各地需求企业对春节前后芝麻消费表现乐观,对未来芝麻大多进行了合同采购,预计将继续支持四季度芝麻市场。
美国2023年和2024年11月的大豆期货远高于每年这个时候11月期货的五年平均水平。2023年11月大豆期货本周反弹至略低于13.00美元,而2024年11月期货则回升至12.50美元以上。自8月28日反弹至14.09½美元的高点以来,2023年11月期货暴跌1.59美元(11%)。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大豆期货同期下跌0.85美元(6%)。
近期,国内小麦市场进入震荡博弈阶段,厂家报价涨跌互现,价格重心仍旧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随着集中收购的结束和饲用替代的减少,面粉加工企业将成为小麦消费的主要渠道,市场供需整体表现宽松,若无重大调整,厂家需求量将直接影响未来麦价的走势。
外媒10月15日消息:截至2023年10月13日当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中国买家近期积极买入欧美小麦,提振芝加哥以及巴黎小麦价格走高。市场日益关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南半球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干旱天气对产量的影响。不过黑海小麦供应充足,价格具有竞争力,继续遏制全球小麦价格的上涨空间。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数据。9月我国进口粮食量为1130.7万吨,1-9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11999.1万吨,同比增长5.5%;1-9月粮食累计进口金额为44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
随着美国大豆上市,全球大豆供给季节性增多,国际大豆期现货价格均出现阶段性下跌。新季美豆将集中到港,国内豆粕价格走势趋弱;国内豆油价格走势趋弱,菜豆油价差仍有走扩空间;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加速见顶,预计近期价格弱势震荡;国内棕榈油库存高企,市场价格弱势难改。
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10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玉米、稻米、大豆供需形势进一步调整。美国大豆玉米产量和单产预估下调幅度超过预期,美大豆期货大幅飙升,主力合约收高3%,创下两周来的最高水平;玉米期货从近三年的低点处反弹;由于全球小麦供应下降,美软红冬小麦期货收盘上涨,其中基准期约收高2.8%
随着周期的缩短,美国大豆出口进度一般,9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的供需报告,其中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数据由8月公布的5389万吨上调至5857万吨。进入9月之后,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船数量相对回升较慢,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出口销售进度整体略慢较慢,但由于还有较长的销售周期,预计本次报告美国大豆出口预估或将保持不变。
大豆油在世界植物油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2022年全球大豆油产量为5867万吨,同比减少1%;全球大豆油消费量为5763万吨,同比减少2.7%。
双节期间,黑龙江和内蒙古市场玉米价格趋弱运行。黑龙江早熟玉米上市范围逐步扩大,内蒙古新粮开始收割,单产局部受秃尖影响略有下降,但整体较去年提升。农户收益预期低,并不惜售,市场供应充沛。贸易商随收随走,积极发运,粮源涌向周边企业。企业到货量增加,收购价格向前期低开企业靠拢,黑龙江东部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稳定,中西部缺粮高开企业不断降价。
豆油:截止到2023年9月28日,全国豆油工厂现处于集中出货期,9月28日全国一级豆油均价为8543元/吨,国内库存以及周度开工有所增加。棕榈油:国庆期间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价连续下跌,受到竞品油脂cbot豆油拖累及主要需求国需求转弱影响。马棕月度数据预期偏空,打压市场信心,外商报价跟随盘面下调明显。菜油:国庆期间,菜油市场价格较节前稳定偏弱,双节国内市场成交清淡,基差相对稳定。加拿大油菜籽收获带来的季节性压力构成额外利空压力。
近日油脂板块的豆油、棕榈油期货价格止跌回升,在经历国内中秋节备货启动,以及学校开学,豆油需求环比有所改善。据钢联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国重点油厂豆油散油成交总量约为69.04万吨,环比增加约13万吨。需求好转带动豆油库存止增转降,8月末豆油库存环比下降2.19%。
美国农民正在忙于收获2023/2024年玉米和大豆,而且他们的收获速度比平时更快。截至9月24日,他们已经收获了15%的玉米和12%的大豆。然而,这些作物的质量并不好。事实上,这是十年来大豆表现最差的一次,玉米表现第二差。
9月份,在新粮上市前夕,玉米上下游产业链围绕开秤价格,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在丰产预期兑现、春玉米入市、国内替代品及进口玉米拍卖等诸多利空因素的挤兑下,华北玉米价格出现了两轮大幅杀跌,并领跌全国玉米价格向新粮靠拢。
现在是时候仔细研究一下巴西23/24年度大豆作物的种植条件了。现在已经过了9月16日的种植正式开始日期,主要种植区可以开始种植。目前,高稳干燥天气继续阻碍巴西主要种植区的大部分地区的水分。巴西希望看到南大西洋锋面向北移动。它太靠南,因此使巴西主要干旱地区,如南马托格罗索州、戈亚斯和mapitba地区仍面临干旱。
民以食为天。随着线上消费的迅猛发展,网购食用油逐渐成为常见化的消费趋势。不仅消费渠道便利,储存、运输环境无污染;另一方面,与传统线下市场相比,消费者能够从更多、更广的地方特产和品牌中选择,全国各地的粮食商品也获得了更多的传播和销售机会。
9月7日,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其最新的中国市场油籽作物及产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预测大豆等油籽作物的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并对中国市场数据进行了更新。
在巴西,即使大豆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和盈利能力下降,大豆仍然是一种高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的作物。全球对生物燃料的生产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导致出口和压榨增长。因此,预计巴西将在2023/24年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2023年8月我国进口粮食1274万吨,同比增加14.3%;1-8月累计进口粮食10967万吨,同比增加7.1%,金额40765999万元,同比增加11.8%。分品种来看,8月份,我国小麦大豆大麦进口增加,玉米大米进口减少。
大豆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幼儿缺乏亚油酸,皮肤变得干燥,鳞屑增厚,发育生长迟缓;老年人缺乏亚油酸,会引起白内障及心脑血管病变。作为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豆油需求量不断增多。数据显示,2015-2022年我国大豆油总消费量由1450万吨增长至1600万吨。
20年间增长10多倍。在版图扩张这件事上,中国的鲜食玉米几乎没让人失望过。2003年,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仅约200万亩,20年后的今天,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2500万亩,远高于美国以及其他主要鲜食玉米生产国,成为全球最大。这个最大,体现在生产规模,也同样体现在市场消费量上。我国鲜食玉米年市场消费量达750亿穗。鲜食玉米,在中国人饭桌上南米北面之间杀出一方天地,成为黄金“后浪”。
美国2023-24年度(9 - 8月)的大豆产量预测较种植前预估大幅下调,原因是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天气持续不利,可能会支持明年初巴西油籽的出口。美国农业部5月12日发布的《世界农业供需估计》报告显示,就在5月中旬开始播种2023-24年度油籽之前,美国大豆产量预测达到创纪录的1.2274亿吨,单产52蒲式耳/英亩,同比增长5%,种植面积估计为8750万英亩,与上年持平。
国际大米价格创15年新高,我国为何能够独善其身?事实上,近五年我国稻谷产量维持在2亿吨以上,年均进口量仅有300-400万吨;从供需来看,我国稻谷供应常年呈现产大于需的态势,自给率超过100%。水稻连年丰产稳产、稳定供给带来的不仅仅是底气,还有未来“撬动”话语权的期待。
随着新季玉米入市在即,在新陈接轨前期,玉米产业链的各环节,围绕新粮的定价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特别是兼具产区和销区的华北市场,价格波动表现得更为明显。从上周五至今,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累计跌幅已达到80-100元/吨不等,并带动全国玉米均价重心下移。
近期,关于2023年玉米制种减产的文章频频发表,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受众多同行的委托,本人结合2023年的玉米制种情况,现对2023-2024年度玉米种子供需形势进行分析,仅做一家之言,如有不恰当之处敬请谅解。
本次usda报告从成本端看,9月usda报告下调大豆单产至50.1蒲/英亩一如预期,尽管种植面积增加10万英亩,但产量下调至41.46亿蒲处近8年次低;同时美豆需求也遭下调,使得美豆库存降至2.2亿蒲高于预期,从而显示美豆盘面短期利多出尽。
据泰媒报道,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给泰国带来较正常情况更干旱的天气模式,今年降雨不足,从10月开始的新一榨季泰国产量前景疲软。据预测泰国2023/24榨季(10月至9月)的甘蔗产量仅为6650万吨,而上一季的产量约为9000万吨。由于严重干旱,泰国的食糖产量将在即将到来的收获季下降近五分之一,这将进一步收紧全球市场。
当前,我国花生产业已经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出口量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我国花生产量占世界花生总产量将近四成,一直稳居全球第一位。2018年到2022年我国花生产量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2年国内花生总产量为1832.95万吨。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养生意识的提升,花生油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也得到提升。2018年我国花生油市场规模为350亿元,2022年增长至562.35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玉米大量上市在即,市场将关注的目光也聚焦于新粮的开秤价格,可以说,目前玉米开秤价格的博弈已经进入白炽状态。随着北方港口贸易商挂牌收购新粮,率先打响开秤价格战,新作价格的走向已经从供需驱动转变为产业链间的博弈驱动。那么,新粮收购为何是贸易商先行?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行情将如何演绎?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推演。
今年东盟峰会的东道主印尼,是全球最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60%的棕榈油都产自印尼。棕榈油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在餐饮业、食品工业和油脂化工业拥有广泛的用途。我国是棕榈油的进口大国,其中80%以上都来自印尼。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中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棕榈油总量近2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30%。
2015-2021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进入2022年,受旱涝灾害、病虫害影响,以及夏季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加之旱灾诱发的病虫害,使得我国多地花生播种面积萎缩,较2021年大幅度的下降。
9月1日,即将进入今年的收获季之前,致力于为欧洲大豆和植物蛋白供应链提供支持的donau soja组织宣布,欧洲正期待着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今年欧洲的大豆产量将达到总计1150万吨。这相较于2022年的990万吨总产量,增加了超过16%。
2023年7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372.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1.76%,谷物进口额为130,54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80%;1-7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3317.0万吨,同比下降8.77%,累计进口额为1,238,553万美元,同比下降4.05%。
据美国农业部8月报告预测,2023/24销售年度全球葵花籽将增产,总产量预计达5580万吨。由于气候条件有利于向日葵的生长,两大主产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葵花籽产量预计都将增长。其中俄罗斯葵花籽产量预计达1750万吨,居全球第一,其次为乌克兰1350万吨,欧盟地区1085万吨。
我国是全球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70%左右的原盐用于盐化工,其余则用于食用及其他用途。原盐是烧碱、纯碱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在无机化工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原盐产量为5359.90万吨,同比下降6.07%。
近几年气象灾害频发、地缘政治风险不断,“粮食保护主义”在全球蔓延,这对供需维持紧平衡的食糖来说,主产国的出口贸易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愈发显著。本周根据路透社的新闻,据悉印度计划将禁止23/24年度的食糖出口,信息一出原糖夜盘上涨超3%。
预估反映了profarmer对美国大豆玉米单产和产量的观点。他们考虑了作物巡查期间收集的数据和其他因素,如作物巡查期间的天气、作物成熟度、巡查数据与美国农业部最终产量的历史差异、巡查样本以外的地区等。这就是为什么以下各州的产量数据与作物之旅的数据不同。根据8月份fsa认证的种植面积数据,我们的玉米收获面积比8月份增加了675,000英亩。我们没有对大豆收获面积进行调整。
海关最新公布,2023年7月我国进口粮食1357万吨,同比增10.4%;1-7月累计进口粮食9696万吨,同比增5.3%,金额36188496万元,同比增12.3%。分品种来看,7月份,我国玉米大豆进口增加,小麦大米进口大降。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量973.1万吨,比6月进口量减少53.9万吨,环比减幅5.25%;比去年同期增加184.8万吨,同比增幅23.45%。受到豆粕和食用油需求增加推动,7月大豆进口量接近2020年创下的历史同期最高1009.1万吨。此外,2023年1-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累计6230.3万吨,同比增加814.1万吨,增幅15%。
2023年7月份中国棕榈油主要进口国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主要进口省份从多到少依次为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及福建省。其中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棕榈液油 棕榈硬脂)42.86万吨,占比84.26%;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7.93万吨,占比15.59%。
中国玉米育种至今走过百年。作为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种业的角逐,无疑是大国竞争的“芯片”之战。中国不是玉米起源地,种质资源匮乏,作为后来者,隐忍、积蓄、持续发力,在一代代科学家、企业家的拓荒之下,玉米品种实现了6次大规模更新换代,目前,第7代品种正在布局。与此同时,经过一系列技术和政策的准备,转基因产业化已经进入开放前期。这将是一场彻底的品种换代革命,洗牌式重塑种业竞争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7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79元/公斤,环比下降0.34%,同比下降0.17%;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5.94元/公斤,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1.00%;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87元/公斤,环比下降1.15%,同比下降1.72%。
“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着朴素的方式“。没有猛烈的宣传造势,高端食用油引领者鲁花近期低调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厨中香”,主攻餐饮市场,主打性价比,在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跑马铺市”。“厨中香”产品线包括玉米油、葵花仁油、菜籽油、调和油、大豆油(非转)。目前一些地区的促销终端显示,各品类5升装产品都统一售价(69.9元),价格更加亲民,10升装的价格也很实惠。
橄榄油是土耳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必备食用油,然而自6月以来,土耳其橄榄油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土耳其贸易部近期宣布暂停该国散装和桶装橄榄油出口直至11月。土耳其橄榄油价格为何出现飙升,暂停出口将带来哪些影响?
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使用的变化包括期初库存增加,产量和出口减少。
根据林草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从4790万亩增长到了6888万亩,扩增了33%;油茶产业产值从245亿元增长到了1920亿元,增长近7倍。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油茶籽产量达到314.26万吨,同比增长12.39%。2021年我国油茶籽年产量达394.25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25.5%。
自去年7月黑海出口协议签订以来,乌克兰农产品出口获得明显回升,且谷物出口恢复显著,甚至在可行性和经济性上都高到了抑制陆路,铁路运输的程度。2022年乌克兰出口28,00万吨玉米(同比增加4%),343万吨油菜籽(同比增加27%),203万吨葵花籽(同比增加25%),1608万吨小麦(同比减少11%),这相当得益于多瑙河等新增港口的运输能力提高。
2023年6月,中国棉花进口量为8.38万吨,月环比减少23.50%,同比减少49.04%;其中,美国棉花进口量5.09万吨,占比60.79%,下降13.95个百分点,稳居月度第一,月环比减少37.77%,同比减少61.68%;印度棉花进口量0.80万吨,占比9.51%,提高6.4个百分点,跃居第二,月环比增加134.25%,同比增加385.74%;澳大利亚棉花进口量0.40万吨,占比4.84%,升至第三位,月环比增加95.48%,去年同期为0;其余国别棉花进口量皆低于4000吨。
2023上半年白糖走出历史级别大幅上涨行情。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白糖均价达7044元/吨,同比上涨17.87%,白糖高价创下近六年来的新高,据mysteel农产品监测,白糖出现大幅上涨主要原因是供应量趋紧导致的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引起价格的上涨。
我国为大豆原产地,大豆食品加工历史悠久,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豆及大豆制品愈发成为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食品行业和食品加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种植大豆主要为非转基因大豆,相比于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具有含油量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更适合大豆食品的加工生产。
本周油脂整体先扬后抑,受到黑海出口协议到期提振及印尼棕榈油大幅累库的压制。在俄罗斯18日退出黑海出口协议,连续两日袭击乌克兰港口设施,并称将把所有前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视为潜在军事货物运输船只后,油脂市场加速兑现利好并出现冲高。然而,在随后印尼5月超预期的累库打压中,多头资金流出令油脂出现高位回落,在近期利好集中涌现后,呈现出一定阶段性利好出尽的意味。
2023年7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夏粮已获得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
从全球玉米的消费来看,2015/16年度以后,全球玉米消费在10亿吨以上;2021/22年玉米消费总量突破11亿吨,其中,饲料5.29亿吨、口粮消费1.52亿吨,工业及种子损耗为4.44亿吨,三类消费分别占到全球玉米总消耗的47.03%、14.49%和39.48%,非食物直接消费成为世界玉米消费重要部分。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中国进口量为31157.459吨,同比减少14178.147吨,跌幅31.27%,环比减少31304.353吨,跌幅50.12%。进口金额为53681411美元,同比减少22712814美元,跌幅29.73%,环比减少89430628美元,跌幅62.49%。进口芝麻均价本月依旧处于偏强运行状态,2023年6月进口芝麻均价为1722.91美元/吨,同比上涨37.83美元/吨,涨幅2.25%,环比上涨208.77美元/吨,涨幅13.79%。目前市场主要还是按需采购,备货较为谨慎。
7月17日,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到期并没有延续,这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供应的担忧,小麦、玉米等国际粮价出现上涨。我国的葵花籽油大多来自进口,而黑海地区占世界葵花籽油产量的60%和出口的76%。黑海突变的风云会否影响到我们餐桌上的葵花油呢?
7月18日,黑海粮食出口协议在俄罗斯单方面退出以后,引发了人们对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扩大的担忧。其实,对于全球粮食供应,真正的麻烦并不是黑海粮食出口协议暂停,而是极端天气和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我国粮食进口增加,成本继续上升。7月18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8340万吨,同比增长4.5%;进口金额同比增加15%。
三位市场消息人士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可能在9月至12月从巴西购买比平时更多的大豆,因为预计美国供应会减少,新作大豆的价格会上涨。在巴西获得大丰收后,今年晚些时候将有更多的大豆供应,缓解了对全球供应紧张的担忧。此前,美国大豆种植减少,阿根廷今年早些时候受干旱影响产量下降。
印尼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国,是世界上陆地最为分散的国家,数以千计的岛屿星罗棋布,自西向东绵延3400英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数据,印尼镍矿储量2100万t、锡矿储量80万t、铜矿储量2800万t、铝土矿储量12亿t、金矿储量3200t,在全球的资源禀赋位居前列。除了金属矿产资源,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产地,年产4800-5000万吨棕榈油,出口份额占全球60%。
对于小麦和玉米持粮主体来说,和前段时间的上涨潮相比,近几日的行情开始逐渐松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麦和玉米价格由强走弱?后期又有哪些变化趋势?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预测。
美国农业部周二公布7月供需报告,美国2023年小麦和玉米产量预估上调,大豆库存预估也高于市场预期。受到利空报告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周三跌4%,至一个月低点;玉米基准期约收低3.69%,创下自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cbot大豆期货亦重挫2.46%。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具有独特经济地位。202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强迫劳动,侵犯人权”为名对中国棉花特别是新疆棉花恶意打压,不断加码对涉疆棉花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我国棉业发展的外部形势更趋严峻,使得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有效供给成为一项重大任务。
美国2023/24年度油籽产量预计为1.276亿吨,较上月减少560万吨,大豆和葵花籽产量减少,部分被油菜籽和花生产量增加所抵消。大豆产量预计为43亿蒲式耳,因收获面积减少而减少2.1亿蒲式耳。6月30日的报告预计收获面积为8350万英亩,比上个月减少了400万英亩。
2023年上半年度国内豆粕价格整体呈现先跌后涨态势,年初因美国大豆偏紧库存格局叠加南美阿根廷大豆减产后,cbot大豆价格居高不下,期间一度创出历史新高;3月受需求疲软拖累,以及南美巴西丰产预期使得美豆带动连粕持续走跌,豆粕现货跌幅超过预期;
从5月中下旬开始,在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的带动下,销区被动跟涨。虽然新麦特别是芽麦替代了部分饲用需求,但由于本年度下游企业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存在刚需补库,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随着近期玉米价格涨至相对高位,且整体涨幅超出业界预期,下游企业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开始逐渐下降,部分企业已试探性压价采购。另外,替代品供应充裕也对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形成压力,玉米价格上行压力逐渐加大。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超过2.97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五,全国麦收进入收尾阶段。今年“三夏”期间,各地主动应对天气影响,科学高效统筹调度农机,开展应急作业,有序推进抢收、烘晒作业。分地区看,四川、湖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地麦收相继告捷。从当前进度来看,山东进度已过九成半,河北进度过九成,陕西进度近九成,山西进度过七成半。
北京时间7月1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2023年度美国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和季度库存报告。作物种植面积报告公布了本年度播种季结束后,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实际播种面积相关数据,并预测了作物的收获面积;季度库存报告整合了截至今年6月1日,美国各州大豆等作物的季度库存数据。
2023年5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508.8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4.03%,谷物进口额为186,3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27%;1-5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2485.1万吨,同比下降9.11%,累计进口额为943,030万美元,同比下降2.00%。
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3年5月,粳米(标准一等)超市零售价格5.80元/公斤,环比下降0.17%,同比下降0.51%;面粉(特级一等)零售价格6.03元/公斤,环比下降0.33%,同比上涨1.17%;玉米粉(精制)零售价格6.98元/公斤,环比下降0.14%,同比上涨0.29%。
上周,天气因素加大了大豆的期货投机动力,随后是油菜籽,尽管价格仍远低于一年前。巴黎交易所8月油菜籽期货上周上涨9.2%,至473.5欧元/吨或517.8美元/吨,自本月初以来上涨了23%,尽管它们在5月30日的水平跌至2021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85欧元/吨。一年前,油菜籽期货交易价格为每吨675欧元,尽管预测2022/23年度全球油菜籽将获得好收成。
外电6月15日消息,越南大米出口价格本周升至逾两年高位,受供应偏紧影响,同时贸易商还警惕厄尔尼诺天气模式可能对产量造成的冲击。越南破碎率5%的大米报价平均每吨498美元,为2021年4月以来高位,高于上周的490-495美元。
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因此,我国玉米进口格局的变化,无论是对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会带来深远影响。从4月中下旬开始至目前,我国已取消了110.4万吨美玉米进口订单,这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猜测和关注。在中美关系存在较大变数之际,这样的消息让国内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嗨翻了天”。那么,我国究竟为什么要取消美玉米订单?取消美玉米进口订单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进入5月下旬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下跌步伐加快,以东莞地区为例,4月中旬现货价格曾一度涨至4700元/吨,然而6月上旬又一度跌至3700元/吨附近,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豆粕现货下跌近1000元/吨,跌幅达到21.3%。而与之对比的是广西地区,近段时间广西地区的豆粕现货价格显得十分抗跌,不仅长期处于沿海地区最高价,较前期最高点也仅下跌400元/吨左右,远低于其他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玉米是国内重要的饲料粮,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众所周知,我国玉米产需缺口仍存,影响玉米价格最关键的因素是供需,但阶段性供需转换主要通过替代和进口补充,行情涨跌切换很快。接下来玉米市场有三大变量影响行情走势
美国农业部本月对2023/24年度美国大豆供应和需求的预测包括期初和期末库存增加。期初库存的增加反映了2022/23年出口下调,由于2023年5月份出口量低于预期以及来自南美大豆的竞争,出口下调了1500万蒲式耳,至20亿蒲式耳。由于2023/24年供应的增加和需求的变化,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3.5亿蒲式耳,增加1500万蒲式耳。美国大豆价格预计为每蒲式耳12.10美元,与上月保持不变。
和小麦以及稻谷相比,玉米在我国虽然不是主要口粮,但从种植面积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接近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40%左右。从2016年玉米取消最低收购价保护以来,玉米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随着国家临储玉米库存耗尽,从2020年开始,玉米价格经历了大约三年的“黄金发展期”。
5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导致一些地方麦田积水,小麦倒伏、发霉,部分地区出现籽粒萌动和穗发芽现象,也是河南近十年遇到的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烂场雨”之后,排水、机收、烘干等抢收作业已紧锣密鼓展开。6月6日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超1.22亿亩,进度过四成,全国夏收正陆续进入高峰。河南已收获小麦面积超过5000万亩,麦收正由南向北持续推进。
近期国内粮食市场有所波动,集中在小麦的收获及麦价起伏上。而国际上有一则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近日美国再次进口了约17.88万吨的巴西大豆,其中有两艘船只已经驶离了巴西港口,另个三艘也将于不久后驶出。″
路透的航运数据显示,巴西向美国买家出口了17.88万吨大豆,因为即使对第二大大豆生产国的进口商来说,巴西的大豆价格也很便宜。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供应国。根据航运公司williams 5月30日的数据,三艘装载巴西大豆的船只将于6月4日至6月11日离开巴西北部港口。另外两艘上周离开了巴西港口。
今年种植成本继续上涨,主要是地租涨幅明显,农资费用较上一年度持平略增。优势产区地租多在16000-20000元/晌,同比增加500-4000元/晌。农资成本较上一年度持平略增,春节前化肥较贵,春节后农资成本下降,预计成本6000-7000元/晌。
5月30日面粉厂小麦收购价格及轮换价格全面跳涨,市场分析一方面受主产区连阴雨天气影响,新季小麦品质堪忧,标品小麦大幅下降;另一方前期时候市场极度看空小麦,面粉厂头寸较低,尤其是中小厂家。
2023年4月,我国进口谷物量为457.3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12.09%,谷物进口额为173,05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21%;1-4月累计进口谷物量为1976.4万吨,同比下降7.75%,累计进口额为756,689万美元,同比增长1.24%。
阿根廷的大豆情况越来越糟。早期种植的大豆产量很差,第二季大豆的产量更差。最重要的是,目前估计约有200万公顷的大豆被弃收,约占种植面积的12.8%。
近日,是中原粮仓河南小麦成熟收获的高峰期。但连日阴雨,让地里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霉,甚至发芽,小麦种植户忧心忡忡。今天,#河南阴雨 麦子发霉#、#小麦因下雨发芽 农户哭诉损失惨重#等话题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同时,前几日关于“数百台收割机在南阳不让下高速收麦子”的信息也在网上热传,具体情况如何?一起来看看。
本周山东油厂开机率仍处于相对低位,部分油厂处于开机状态中,但当地豆粕现货价格却不断下跌,特别是贸易商出货砸价更为迅猛,仿佛市场中豆粕供给充足,库存高企。然而现实却并未如此,那究竟是何原因呢?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进口量为73084.261吨,同比减少45.32%,环比减少34.38%。进口金额为117221655美元,同比减少41%,环比减少32.90%。进口芝麻价格处于高位坚挺的状态,市场后期主要还是按需采购,备货较为谨慎。针对部分高价货源,目前贸易商依旧保持挺价的心态。前期港口库存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近几个月来,气候灾害造成的低产量导致国际橄榄油价格大幅上涨。据国际机构数据,2022年1月,橄榄油售价约为每吨3500欧元,2023年1月上涨至5300欧元,到4月中旬飙升至5800欧元,创下26年来的新高。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油生产国西班牙的情况尤为严峻,其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0%和欧洲产量的65%。
近期,美国农业部(usda)海外农业局(fas)发布了《2022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年鉴》。该年鉴提供了在2022日历年度,美国农产品向全球市场出口的统计摘要,并分析了包括中国在内17个主要出口目的地市场的情况。年鉴根据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美国普查局公布的贸易数据编制。美国海外市场出口数据则来源于报告中所及国家的国家统计机构,通过贸易数据监测公司(trade data monitor)获得。
2023年,菜籽油妥妥地站上了食用油c位,成为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焦点。
麻类产业是全球数百万计家庭的直接经济来源,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麻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贸易物资。在我国,麻类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麻类的细分产品来看,苎麻的播种面积最大,2021年为2.8万公顷,占比49.12%,而红黄麻相对占比较低,仅占据7.02%的比重。
2023/24年美国大豆的预期是,与2022/23年相比,供应量、压榨量和期末库存增加,出口减少。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45.1亿蒲式耳,比去年增长5%,主要原因是单产提高。由于期初库存下降部分抵消了产量的增加,大豆供应量预计为47.5亿蒲式耳,比2022/23年增长4%。2023/24年美国油籽总产量预计为1.328亿吨,比2022/23年增加690万吨,主要是由于大豆产量增加。油菜籽、花生和棉籽的产量预测也增加。
在4月下旬,对于国际玉米市场而言,可谓是石破惊天,中国买家在三个工作日里,取消了总计62.43万吨的美玉米采购订单。那么,为什么要取消美玉米的采购订单?是国内玉米太多还是其它原因?这是否会利好国内市场?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近期受印尼政策不确定性以及需求低迷影响,马来毛棕榈油价格创近半年新低,国际上大豆和其他油脂品种价格也持续走弱。国内油脂市场基本面变化不大,但期价仍受外部市场影响下跌,截至4月28日收盘,棕榈油期货收跌1.64%,报6846元/吨,盘后触及6806元/吨,创近两年新低,豆油及菜油走势振荡,菜籽油期货盘中触及8015元/吨低位,年初至今累计跌幅超23%。
巴西农业迎来发展的高增长期,大豆产量跃居全球第一,并远超美国。未来巴西农业仍有更加激进的计划,包括进一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重建和修缮现有的交通物流网络和生物柴油掺混的加码。
4月受大豆检疫通关问题,华北豆粕陷入阶段性供需失衡局势。油厂出现大量压车、限量开单情况,下游提货困难,现货高价难求。华北豆粕现货价格从3900元/吨最高涨至4500元/吨,涨幅15%。4月下旬随着大豆检疫正常通关,油厂开机有所上升,价格逐渐走弱。市场目前普遍预期5月供应将大幅增加,价格或将继续下行,5月或将继续维持随采随用心态。然5月华北预计仍有超5家油厂有停机计划,短期供应或依旧难言宽松。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4月份供需报告称,2022/23年度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预计将进口1200万吨小麦,创下1995/96年度进口1250万吨小麦以来的最高进口规模。
近期,巴西总统卢拉率大型代表团开启访华之旅,据传代表团中涉农官员和商界领袖人数众多。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巴西在过去几年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大豆、鸡肉等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进口快讯,数据显示,2023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3872.7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3月我国进口粮食1198.9万吨,与去年同期1200万吨基本持平。
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低,管理难,种植效益相对不高,许多地区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有所下降。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为4500.45万亩,同比减少0.92%;棉花产量为597.7万吨,同比增长4.29%。
整体来看,中国咖啡产量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1%左右,消费约占全球的2.5%。由于供需错位,中国每年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咖啡补充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近年来中国咖啡消费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俨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2023年3月21日,我国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提及了继续深化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增加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为此,俄罗斯规划远东地区近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开发,我国哈尔滨已经开始建设中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预计2023年10月份建设完成,目前已经有一小部分投入使用。
回顾一季度两湖豆粕价格,呈现大幅下跌走势,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最高点达到4810元/吨,最低点达到3790元/吨,差值近1000元/吨。但进入二季度,价格却有所反弹,截止到4月12日,两湖油厂豆粕主流成交价格为4020元/吨。
4月6日,中法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除了传统的航天航空、高铁及核能外,还涉及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其中,在传统农业领域合作方面,主要是中国进口居多,其中包括小麦、猪肉等多个产品。
2022/23年美国大豆供应和需求预测与上月相比没有变化。大豆和豆粕价格也没有变化。大豆油价格预计为每磅64.0美分,下跌2美分。
近期,东北证券发布食用油行业研究报告,复盘我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历程,对行业全产业链进行剖析。
虽然上周末河南、山东与河北小麦玉米价格有所企稳,两者的市场主流价格均上调了0.01元/斤以上,其中2022年产普通小麦收购价重新回到了1.4元/斤以上,但与2022年的新麦主流开秤价1.54元/斤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讲问题:“水稻生产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品种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持续开展超级稻育种研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粮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粮、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依靠进口调节国内的粳米消费几乎不可能实现。”
“立即暂停报关!”2022年的最后工作日,不少报关员接到了这一紧急通知,因为2023年关税调整方案出炉!从2023年1月1日起,我国对1020项商品下调进口税率;在元旦后报关,就能为进口企业省下不少钱呢。一种高端油料商品——亚麻籽也位列减税目录,进口税率从15%降至9%,令亚麻籽油加工企业直呼“真香”!
北京时间4月1日凌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了2023年度美国大豆种植意向报告及季度库存报告。种植意向报告整合分析了近72,900名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农户对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主要作物的种植意愿,总结预测本年度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季度库存报告则汇总了截至今年3月1日,美国各州大豆等作物的季度库存数据。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2月底至3月期间,为了摸清油脂油料市场供应情况,国内期货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分析师们主要走访了华东、华南地区(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的一些知名油厂、贸易商和饲料企业。
实际上,饭碗里的东西可不只有粮食,食用油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类。在疫情肆虐的几年里,国际形势异常复杂,许多国家在食用油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缺口,民众争抢的现象时有出现。比如,2022年印尼、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出现食用油缺口。
新华财经北京3月25日电:国内油脂期货价格24日盘中刷新阶段低点后,集体反弹回升。但是,油脂的跌势就此结束了吗?在业内看来,油脂市场震荡的利空压力还在二季度。
2022年12月南方甘蔗糖进入生产旺季时,糖价持续偏弱,1月上旬产区部分糖厂白糖出厂价格一度跌至5500元/吨,截至3月10日广西糖厂报价突破6000元/吨至6300元/吨左右,期货主力价格更是突破6300元/吨。春节后一个多月糖价及市场氛围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具体哪些因素驱动,后期又将如何演绎?
2022/2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预估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原因是炎热和干燥的天气继续对主要种植区的作物造成压力。本月,阿根廷大豆产量下调800万吨,降至3300万吨的14年低点。同样,预计压榨量将降至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阿根廷供应的暴跌将对未来几个月的大豆、豆粕和植物油的全球贸易产生影响。
美国农业部于2月发布的《2023农业展望报告》预测了2023年至2032年十年间全球农业发展的走势,涵盖了农产品、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综合指标,如农场收入等诸多方面。它以特定的假设为前提,包括宏观经济发展前景(2022年8月前的预测)、usda全球农业供需形势展望(2022年10月wasde报告的数据),当前的美国政策(如《2018农业提升法案》)和当前的国际协议继续有效。
他们在国内市场购销原粮,从国外市场进口原料;他们熟练地将现货与期货结合,且向加工制造延伸。他们是粮油产业崛起的一股新势力:大宗商品贸易商。大宗商品主要指能源、金属、农产品等。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催生了对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一批从事大宗商品国内外贸易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022年我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达到8173.4万公顷(约12.3亿亩),较去年减少1104.2万公顷(约1.6亿亩);我国耕地面积按19.2亿亩计算,大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达到39%,较2021年下降3个百分点。从区域看,西半球的巴西、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占我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80.0%。从品类看,大豆、玉米和高粱成为最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品种,其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约占进口总量的70.5%。
本月对2022/23年度美国大豆展望是大豆压榨量减少,期末库存增加。大豆压榨量预计为22.3亿蒲式耳,较上月减少1500万蒲式耳,因国内豆粕消费减少。由于大豆出口不变,美国期末库存预计为2.25亿蒲式耳,增加1500万蒲式耳。
据天猫市场2022年统计数据,在新兴油种市场中,山茶油已占据最大份额,消费量跑在了亚麻油、稻米油、橄榄油等小油种的最前面。事实上,茶油不应再被视为小油种。目前,我国茶油产能、产量已分别达到及接近百万吨大关;未来三年产能将再上层楼,有望比肩玉米油、葵花油!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棉花面积、产量、产区等数据,从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生产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棉花业发展情况,为从事棉花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本月,2022/23年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下降了400万吨,至4550万吨,原因是干旱导致产量下降。供应减少给压榨和出口带来了下行压力,这两项都有所下降。阿根廷今年的出口和压榨一直萎靡不振,因为农民不愿出售大豆以抵御高通胀。然而,9月颁布的更为有利的“大豆美元”汇率在几个月内暂时提振了销售和出口。由于预计供应将收紧,这一趋势可能会在新作物上继续下去,从而进一步激励农民保持库存,以实现大豆销售收入的最大化。
美国2022/23年度油籽产量预计为1.26亿吨,较上一份关于小大豆、向日葵、油菜和花生产量的报告减少了200万吨。美国大豆产量预计为42.76亿蒲式耳,减少6900万蒲式耳,密苏里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和堪萨斯州产量减少。收获面积估计为8630万英亩,比上一份报告减少了30万英亩。
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豆粕出口国和主要的玉米供应国,近期的降雨量是三十年来最稀少的,这给苦苦挣扎的作物带来了压力。由于拉尼娜引起的干旱减缓了种植速度,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仍处于生长季节的早期阶段,落后于正常的生长发育。如果干旱模式被打破,这种延迟可能会变成有利的,但预计干燥将持续至少两周。
我国农业种植面积较大,是粮食作物以及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及消费大国。从我国粮食结构及产量来看,我国粮食结构是以秋粮为主,夏粮为辅,早稻次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8285.1万吨,较2020年增长1335.95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夏粮14595.7万吨、秋粮50887.8万吨、早稻2801.6万吨。
“40年来中国水果产业发展也有很多教训和存在的问题。”近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列举了中国水果产业在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劳动力、种业、科研推广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根溯源,从客观上和主观上两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今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玉米产业链的上游为玉米种子生产、玉米种植;中游为玉米的加工生产,包括养殖饲料与深加工;下游消费端主要包括饲料消费、工业加工与食用消费等。杂交玉米位于玉米产业链上游种子培育。青贮玉米是一种玉米粗加工饲料产品,位于产业链中游。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亚博电竞网站的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亚博电竞网站的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亚博电竞网站的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亚博app客户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亚博电竞网站的版权所有
亚博app客户的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
亚博app客户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亚博电竞网站的版权所有
亚博app客户的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